佛教的基本精神,可谓“如实”二字。佛陀以他无所不见的慧眼,看穿众生生老病死等一切苦恼、不自在,皆以不能如实知见宇宙人生的真相为根本,摆脱一切痛苦、获得常乐涅槃超越生死之道要,唯在如实知见。就如实认识世界而言,佛法与科学、精神最为相契。佛法的理论,是以解行相应的方法,尤其是用禅思内求的特殊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对身心世界所作冷静考察的结果,又是修行实践的指南。学佛修行,是一场生命的自我变革、精神的自觉升华,最需如实、老实,不可理想浪漫,不可自欺欺人,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与此如实的精神相应,佛教的文字,也讲究朴实。原汁原味的佛陀说法,语言多十分质朴,局外人读来甚至枯燥无味,但用于指导修行,却字字切用,真实不虚,意蕴极其深刻,效应不可思议,句句都可以在自己身心上验证。古人有诗日:“赞佛文辞贵直陈”,切忌浮夸雕琢以失真。表达真正悟境的好禅诗,大多朴实无华,用语甚至俚俗浅显,而却韵味深长,令人百嚼不烂。有的佛教赞颂诗偈,虽用诗歌形式,却不押韵,以免以文害义,只以义理或意蕴取胜。若论以文学形式表现佛教思想,那么最相应的体裁,应是散文了。散文讲究朴实自然,如叙家常,却要有思想深度,有对人生世事的深刻体悟,有诗的韵味,所谓“形散神不散”,被强调为写好散文的诀窍。禅宗六祖惠能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教徒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对佛法真理的体验,皆来自世间,来自生活,本来十分实在,不宜虚夸做作;深刻微妙的佛法,最能赋予散文以高远超脱的神韵。有真实修行的学佛者,若能按散文的要求。将对佛法的体悟通过具体的生活体验写成文字,应是一种很好的弘法方式。这样的散文,既能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享受到诗意的文字美,又能通过心灵的共鸣,获得佛法雨露的滋润。可惜这样的好散文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