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本研究意义
0.3 研究角度
0.3.1 法经济学的角度
0.3.2 产权经济学的角度
0.3.3 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
0.4 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0.4.1 总体思路
0.4.2 主要內容
0.5 学术贡献
1 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经济分析及相关文献综述
1.1 专利制度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1.1.1 专利制度的合理性
1.1.2 专利制度的局限性
1.2 最优专利制度设计
1.2.1 专利期限
1.2.2 专利的范围
1.3 侵权法律制度经济分析方法
1.4 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经济分析理论
1.4.1 打击侵权行为中参与人的策略选择
1.4.2 打击侵权的力度与激励创新的关系
1.4.3 打击侵权行为中的利益冲突协调
1.5 相关理论述评
2 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的经济分析基础
2.1 商品经济发展与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演变
2.1.1 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起源
2.1.2 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1.3 中国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1.4 新中国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2 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经济分析框架
2.3 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特点的经济分析
2.3.1 权利行使制度与救济制度融合的禁止性规范
2.3.2 对专利权人权利限制更为严格
3 专利权边界的再界定——解释权利要求的经济分析
3.1 专利权的经济含义和特征
3.1.1 专利权的经济含义
3.1.2 专利权的经济特征
3.2 专利权界定的经济理性
3.2.1 专利权初次界定的模糊性
3.2.2 专利权再次界定的经济学意义
3.3 专利权最优再次界定
3.3.1 专利权最优再界定原則选择模型
3.3.2 专利权再界定方式的经济学含义
3.3.3 以最低成本理解权利要求妁措辞和术语
4 标准化模型——侵权判定的经济分析
4.1 相同特征判断模型
4.2 等同特征判断模型
4.3 禁止反悔模型
4.4 公知技术排除模型
4.5 落人外观设计保护边界判断模型
5 专利实施权安排——合理使用的经济分析
5.1 交易费用与专利实施权安排
5.1.1 交易费用与专利实施权安排的关系
5.1.2 专利实施权交易费用的內容和性质
5.1.3 专利实施权安排判断模型
5.2 先用权与生产性投入净值
5.3 权利用尽与售出产品净值
5.4 实施目的与科研净值
5.5 功能性使用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6 外部性解决——侵权责任的经济分析
6.1 外部性概述
6.1.1 侵犯专利权外部性的产生
6.1.2 侵犯专利权外部性的效率评价
6.1.3 解决侵犯专利权外部性的传统思路
6.1.4 对传统思路的评价
6.2 消除侵犯专利权外部性的规则
6.2.1 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的含义
6.2.2 无交易费用时两种规则消除外部性的比较
6.2.3 存在交易费用时两种规則消除外部性的比较
6.3 侵权责任模型
6.3.1 基本概念和条件
6.3.2 注意水平作为决定责任唯一因素的模型
6.3.3 注意水平和行为水平共同作为决定责任因素的模型
6.3.4 结论
6.4 赔偿数额模型
6.4.1 损失水平模型
6.4.2 损失认定不准确模型
6.4.3 专利权人减轻损失模型
6.4.4 躲避追诉模型
7 讨论与建议——以效率为中心
7.1 进一步限制功能性特征
7.2 落人组合物保护范围的判断
7.3 完善实施权安排
7.3.1 将专利产品核心部件提供、更换权安排给社会公众
7.3.2 细化方法专利延伸权安排
7.4 确立专利权人败诉应承担被告诉讼费用规则
7.5 设立专利高级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