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第1章 生态设计及其基本理念
1.1 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
1.2 建筑层面生态设计的基本内涵和目标
1.3 城市、建筑生态设计的基本理念
第2章 宏观层面的生态设计——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2.1 “生态城市”是人类不可回避的复杂课题
2.1.1 城市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1.2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难题
2.1.3 “生态城市”实践亟需创新理论与具体技术支持
2.2 “生态城市”概念及理论回顾与困境解析
2.2.1 概念及理论发展简要回顾
2.2.2 “生态城市”的各种定义
2.2.3 “生态城市”定义的分类
2.2.4 定义中潜藏的困境
2.3 “生态城市”的全球实践概况
2.3.1 我国学者对国外案例研究概况
2.3.2 国内学者对全球生态城市实践经验的综合研究总结
2.4 探索面向“生态城市”的“协同规划模型”
2.4.1 从“分离”到“融合”的观念转变
2.4.2 城市系统协同观点的初步分析
2.4.3 “协同规划模型”的基本系统关联
2.4.4 应用于实践的协同规划模型
2.4.5 案例解析:獐子岛生态规划项目
2.5 “协同规划方法”的提出
2.5.1 以“协同规划模型”为基础的多层次方法集合体系
2.5.2 关于三个层次知识体系的革新
2.6 “协同规划方法”的公共知识体系革新
2.7 建立在GIS平台基础上的规划技术革新
2.7.1 概述
2.7.2 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与拓展
2.8 具体技术方法探索概况
2.9 空间形态认识论与“紧缩城市”
2.10 小结
第3章 中观层面生态设计——以生态住区为例
3.1 中观层面生态设计基本原理
3.2 生态住区定义与基本特点
3.2.1 住区的基本概念
3.2.2 生态住区的基本特点
3.3 生态住区实践的发展历程与类型
3.3.1 国外生态住区研究的发展历程
3.3.2 生态住区实践的基本类型
3.3.3 各主要地区生态住区实践基本状况
3.4 城市生态住区基本理论
3.4.1 景观生态学理论
3.4.2 新城市主义理论
3.4.3 生态住区系统整合理论
3.4.4 健康住区理论
3.5 住区生态设计框架
3.5.1 基本要素与系统整合
3.5.2 机制设计
3.6 生态住区评价标准
3.6.1 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概述
3.6.2 国外生态住区评价标准简析
3.6.3 国内标准简析
3.7 生态住区设计实践
3.7.1 常州北港生态小区规划设计
3.7.2 家天下·滇池畔湾一昆明生态别墅区规划设计
3.7.3 济南山景园小区(二期)规划设计
第4章 微观层面生态设计——绿色建筑
4.1 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4.1.1 可持续发展运动从浅绿走向深绿
4.1.2 绿色建筑研究的发展历程
4.2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整合理论与并行设计
4.2.1 建筑学中整合性设计思想的发展
4.2.2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模型重构的目的
4.2.3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模型重构的方法
4.2.4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重构中基础模型的选择
4.2.5 绿色建筑设计基础模型简介
4.2.6 绿色建筑并行设计过程模型的重构
4.3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二——生态经济共赢与优化
4.3.1 绿色开发理论
4.3.2 绿色建筑经济学理论
4.3.3 绿色建筑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可能性
4.3.4 绿色建筑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难点
4.3.5 绿色建筑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技术途径与研究设想
4.4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三——被动设计理念
4.4.1 被动式设计的原理
4.4.2 被动式设计的内容
4.4.3 被动式设计的工作方法
4.4.4 被动式设计的手动图表分析方法
4.4.5 被动式设计的计算机分析软件
4.5 绿色建筑实践案例——北京、邯郸、青岛、兰州、深圳
4.5.1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
4.5.2 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馆(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
4.5.3 三星2008奥运展示中心
4.5.4 招商地产“南方绿色建筑技术展示中心”
4.5.5 邯郸地税局数据处理中心
4.5.6 青岛天人集团办公楼
4.5.7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
第5章 国外绿色生态考察
5.1 德国建筑中雨水收集利用
5.2 太阳能技术在德国建筑中的应用
5.3 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考察研究
5.4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对策考察研究
5.5 生态·旅游·度假村——来自澳大利亚摩尔顿岛(MORETON ISLAND)国家公园和唐格鲁玛(TANGALOOMA)野生海豚度假村的考察报告
5.6 欧洲生态考察回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