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高兴看到有这样一本反映地域建筑的最新书刊出版,这是建筑师同行们最近对地域建筑思考和努力的缩影。有两个大背景不可忽视。第一是全球化时代势不可挡以及对多个领域的冲击:第二是中国建筑行业的蓬勃生机。这两个方面对中国建筑师的影响是巨大的。交通的便捷,信息平台的迅速传播,使原来相对封闭的中国建筑师们看到了大干世界的多彩光环,令人眼花缭乱,也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建筑师的创作,大家笔下的建筑也变得多样纷飞,新潮澎湃;另一方面,大量的建筑项目等着建筑师,要求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构思、深化、出图这一全过程,许多设计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历史经验证明大凡在潮流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但我们还是要提问:有没有可能留出时间,理性冷静地做一些构思?有没有可能对项目作了专题研究后再动笔事实上已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师在为此努力。地域性建筑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个新课题。“老”在于一代代的建筑师在探讨,已有很长时间了,可谓“前赴后继”,而“新”在于时代在变迁中,新的设计、新的信息、新的思潮在不断“加入”,对于地域建筑的思考和创作也在不断深化。地域建筑,顾名思义是和“地”有紧密联系的,但这里的“地”不应该只限于地理上的“地”,而应该“广义化”:不应该限于目光扫射到的有形体,而应该扩展到无形的采集中去。建筑的艺术属性在地域建筑的创作中是显得最为充分的,就和其他意识领域一样,从“感官”到“感觉”要有一个质的飞跃和升华。“感觉”是十分抽象的,但又无时无刻地存在于每一个空间、角落,因此地域建筑师也要从“感觉”着手去分析,整理、创造的作品也要使人能“感觉”得到。越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觉”会越有价值,会越持久,也是我们要极力追求的。本人长期生活、工作在苏州,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极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十分有幸能经常体验历史上一代代文人、巧匠留下的地域建筑瑰宝;也有幸能经历和学习到本地和各地建筑师在各个时期对苏州建筑文化的创作探索,得益匪浅。我总感到城市是一个活的机体,能一代传一代,生生而不息。我们能经历到的只是历史长河中十分渺小的一部分。如果超脱来看,当今大家辛勤努力的成果,最终有多少能不被后人所遗忘呢7今天创造的一切,会不会像许多历史建筑一样最终湮灭在尘土之中呢7每想到这些,悲观油然而生。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相信对历史的尊重,对一个地域文化的传承,绝不会因为全球化的进程而终止,由此来评价我们今天对土}b域文化的创作努力应该还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