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1 自然与社会
1.1 区域及地理
1.1.1 区域位置
1.1.2 地理概况
1.1.3 环境条件
1.1.4 景观资源
1.2 沿革
1.2.1 概述
1.2.2 发展变迁
1.2.3 现状及前景
1.3 社会文化
1.3.1 社会组织
1.3.2 社会文化
1.4 经济与社会
1.4.1 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情况
1.4.2 经济现状
1.4.3人口及设施
2 古镇形态
2.1 古镇布局
2.1.1 山水格局
2.1.2 空间形态
2.2 环境景观
2.2.1 景观总体布局
2.2.2 山景
2.2.3 水景
2.2.4 城镇景观
3 建筑特色
3.1 建筑形态
3.1.1 组群
3.1.2 空间
3.1.3 造型
3.1.4 构筑
3.2 类型研究
3.2.1 会馆建筑类型特点
3.2.2 宫庙建筑类型特点
3.2.3 民居建筑类型特点
3.3 典型建筑
3.3.1 关武庙
3.3.2 万寿宫
3.3.3 茶馆
4 装饰艺术
4.1 文化渊源
4.1.1 历史影响
4.1.2 装饰特色
4.2 形式
4.2.1 图案
4.2.2 雕刻
4.3 文化特色
4.3.1 色彩
4.3.2 寓意
5 保护与发展
5.1 古镇的保护
5.1.1 保护价值
5.1.2 保护目标与内容
5.1.3 重点保护对象
5.1.4 主要保护策略
5.2 古镇的更新
5.2.1 古镇存在的问题
5.2.2 古镇更新策略
5.3 旅游规划
5.3.1 旅游性质
5.3.2 旅游容量测算
5.3.3 景点规划
5.3.4 游线规划
5.4 古镇的环境保护与防灾
5.4.1 环境保护规划
5.4.2 防灾规划
5.5 保护更新管理实施办法
5.5.1 分期保护规划
5.5.2 管理措施
5.5.3 政策建议
下篇 古镇建筑与装饰艺术研究
6 建筑测绘
6.1 宫庙
6.1.1 关武庙
6.1.2 万寿宫
6.2 民居
6.2.1 义园茶馆
6.2.2 一品客栈
6.2.3 陈家酱园
6.2.4 利源栈
6.2.5 陈海荣药铺
7 装饰艺术归类
7.1 门
7.2 窗
7.3 撑拱
7.4 脊饰
7.5 檐枋
7.6 栏板
7.7 雀替
7.8 家具小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