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荆楚文化?荆,是指牡荆,楚是指灌木。古代用荆楚一词,意为荒芜之地。所以先秦时把荆楚一带的文化视为蛮夷文化。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最长的古国之一,历时八百余年。荆楚文化的时间,前从远古,后至现代,历史悠久。我们在研究荆楚文化时,要把握楚文化是重点、是源头。据太史公司马迁考证,“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楚人系华夏族的一支,夏商之际,中原地区斗争激烈,楚祝融部的一支被迫南徙,开始在今河南浙川、丹水地区,后推进到今汉水流域荆山一带,和当地土著居民相融合,始有荆蛮之称。周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绎于楚蛮,才有见于正史“楚”的正式国号和族名。从夏初到战国中期,中原人移居荆楚,带来了中原文化,又和当地居民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楚文化。楚人不仅物质文明居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首,而且精神文明至今仍启迪着人们的心扉。我国的先秦文化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北方有以中原文化、秦陇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草原文化等构成的黄河流域文化,南方有以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等组成的长江流域文化,它们共同构成华夏文化的主要体系。荆楚文化的底蕴十分丰厚,归纳起来可称为“六大支柱”、“五种精神、”。六大支柱是:青铜冶炼、丝织刺绣、髹漆工艺、乐舞艺术、老庄哲学、屈宋文学。五种精神是:筚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追新逐奇,即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即融会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崇武爱国,即崇尚武装、热爱自己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诚信,即追求和谐、为政以德、重在承诺的守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