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理论准备
一、理论意义
(一)弘扬传统尚荣知耻文化的精髓,发挥其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揭示中国人荣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提高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提高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深度,促进中国特色心理学的建设
二、研究路径与方法
(一)技术路线
(二)具体研究方法
三、良心:研究荣耻心时无法回避的一个概念
(一)从何种视角使用“良心”概念
(二)对“良心”概念的新界定
第一章 荣耻心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一、“恥”的含义与特点
(一)“恥”、“羞”、“辱”辨析
(二)“恥”的含义
(三)“恥”的特点
二、“荣”的含义与特点
(一)“荣”的含义
(二)“荣”的特点
三、尚荣知耻心理的功能
(一)“成人之本”
(二)规范功能
(三)导善功能
(四)激励功能
(五)适应功能
第二章 荣耻心的产生与发展
一、荣耻心的来源
(一)天赋说与外铄说
(二)外铄说的困境及破解策略
(三)善端与恶端的两个解释维度
二、荣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
(一)羞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
(二)荣誉心产生的心理机制
三、荣耻心的发展阶段
(一)羞耻心的发展阶段
(二)荣誉心的发展阶段
四、影响荣耻心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外在文化教育环境
(二)个体自身因素
第三章 荣耻心态的日常样式
一、多姿多彩的荣誉心或荣誉感
(一)伦理道德领域的荣誉心和非伦理道德领域的荣誉心
(二)“义荣”与“势荣”
(三)个体荣誉心与集体荣誉心
(四)错误的荣誉心与正确的荣誉心
(五)他律之荣与自律之荣
(六)一般性的荣誉感与无比光荣
(七)自我引发型荣誉心与他人引发型荣誉心
(八)多维视野下的荣誉心类型
二、五花八门的羞耻心或羞耻感
(一)伦理道德领域的羞耻心和非伦理道德领域的羞耻心
(二)“义辱”与“势辱”
(三)错误的羞耻心与正确的羞耻心
(四)奇耻大辱与一般性耻辱
(五)个体羞耻心与集体羞耻心
(六)多维视野下的羞耻心类型
第四章 荣耻心的培育
一、家庭、学校与社会齐努力
(一)家长做好“第一任教师”
(二)教师接好“接力棒”
(三)社会营造好大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
(二)将主要德性与次要德性作适当区分
(三)循序渐进
(四)“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防微杜渐
(五)知行合一
三、具体方法
(一)学会避免耻感产生的正确策略,消除避免耻感产生的错误策略
(二)学会妥当的赢取荣誉心的策略,避免用错误策略来谋取荣誉心
(三)用适当方法提高个体的知耻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