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诗歌精神建构的艺术向度
第一节 诗歌打量世界的几种姿态
第二节 诗的艺术本位与诗的个人性
第三节 诗的普视性与其艺术价值
第二章 初期白话诗:反叛与启蒙
第一节 初期白话诗的精神特质
第二节 精神反叛与诗体自由化
第三节 精神启蒙与新诗白话化
第四节 《女神》的精神解读
第三章 20年代诗歌人文精神的重塑
第一节 新月派诗歌的精神建构
第二节 异军突起:李金发与象征派诗歌的精神建构
第三节 闻一多诗歌的人文理想
第四章 三四十年代:救亡与新诗的使命意识(上)
第一节 救亡精神与新诗的大众化
第二节 新诗的大众化与救亡精神
第三节 救亡与大众化:新诗精神和艺术的失衡
第四节 个人在与时代的互动中实现艺术创造
第五章 三四十年代:救亡与新诗的使命意识(下)
第一节 臧克家与艾青:现实主义的新发展
第二节 卞之琳与何其芳:艺术与思想的协调
第三节 胡风与田间诗歌的精神价值
第四节 冯至与穆旦:现代主义的新跨越
第六章 诗歌新语境:“十七年”诗歌与“文革”诗歌
第一节 诗歌新语境的生成与确立
第二节 “十七年”诗歌精神的建构
第三节 “文革”诗歌精神的反思
第四节 闻捷:以独特的方式建构诗歌精神
第五节 郭小川、贺敬之诗歌的精神解读
第六节 食指诗歌的历史解读
第七章 朦胧诗:人的重新发现与新诗精神的回归
第一节 朦胧诗出现的社会文化语境:政治化的反叛
第二节 人的发现与精神再启蒙
第三节 自审意识:朦胧诗的精神价值
第八章 “后朦胧诗”:多元化与诗歌精神的缺失
第一节 以反叛为核心的“后朦胧诗
第二节 人的丰富性与诗歌精神指向的多极化
第三节 欲望化叙事下的诗性缺失
第四节 女性诗歌的身体写作批判
第九章 消解倾向的诗学解读
第一节 本土语境、外来思潮以及思维模式的影响
第二节 “反”宇当头:诗歌世界的随意书写
第三节 缺乏提升的言说
第四节 消解中的建构之光
第十章 网络诗歌:诗歌发展的双刃剑
第一节 诗歌媒介概览
第二节 网络写作:虚拟世界里的狂欢
第三节 网络诗歌创作的喜与忧
第四节 网络技术对诗歌形态的冲击
第十一章 “二次革命”与新诗的精神重建
第一节 “新诗二次革命”的提出及其反响
第二节 “新诗二次革命”的学理基础与现实依据
第三节 诗歌精神重建的向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