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经济学之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部伦理学著作,该书建立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的伦理道德基础,揭示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说明了商业产生自由和文明的基本原理.是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书全书共有七卷,主要阐释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书中列举了支配人类行为的各种动机,包括自爱、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等,认为一个人的同情心与思维构造是形成其独特的道德情操、道德判断及美德的基础;阐述了人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是形成其道德取向的基础,是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形成根源,由此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并向世人强调:道德和正义对于社会乃至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本书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对其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本书与斯密的另一部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一道,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并称为“两只看不见的手”:《国富论》讲的是市场这只手,它影响着经济;本书讲的是伦理这只手,它影响着人心。相比《国富论》,本书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如果说《国富论》作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为斯密赢得了“经济学之父”的盛名,那么本书则作为“十分罕见的,至今唯一一部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伦理学巨著”,而为斯密赢得了“西方的孔子”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