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砚几与华夏文明同生。自砚诞生以来,人类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说,砚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华大地上,《诗经》、《离骚》、《春秋》、《史记》以及大量的唐诗宋词、词曲歌赋等千古绝唱便不绝于耳;自此,便有了颜欧柳赵,便有了《兰亭序》、《祭侄文稿》、《肚痛帖》、《鸭头丸帖》以及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翰墨飘香;还有那《洛神赋》、《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等惊世卷轴一一展开。砚的诞生,使中华文明沐浴着文明的朝晖,逐渐步入了宽广、宏博、繁茂的大千世界。红丝石,因其色红黄相间而又有或红或黄的丝纹而得名。根据史料记载,唐中和年间曾采于青州黑山,后陆续开采于山东临朐老崖崮,是一种制砚极佳的石料。用红丝石制砚,名红丝砚。自唐至今,历代典籍对红丝石、红丝砚多有记载,并有许多文入墨客以诗辞赋铭等高度赞誉,唐宋时期红丝砚以其质地细腻温润、色彩鲜艳华丽、纹理奇特多姿的显著特点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十分重视和喜用青州红丝砚,他在《论砚》中有:“青州石末砚第一,绛州次之”“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等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