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行政管理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定 价:¥43.00

作 者: 王艳成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公共管理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093581 出版时间: 2010-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字数:  

内容简介

  《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研究》以农村城镇化为背景,以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以治理、善治理论为理论支撑,以乡镇建制的历史变迁、现实改革、城镇化的要求、实态运行为叙事脉络,得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是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基本职能应定位于引导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城乡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三个方面的结论。

作者简介

  王艳成男,1968年生,汉族,河南周口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合著)2部,主持完成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是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获得者,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图书目录

序言
导论 城镇化与乡镇政府职能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第一节 加强对城镇化与乡镇政府职能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 城镇化与乡镇政府职能研究的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城镇化与乡镇政府职能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 以全新的方法推进城镇化与乡镇政府职能关系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内容框架
第一章 历史与现状:乡镇建制及其职能界定
第一节 乡镇建制的历史变迁
一、乡建制的历史,演变
二、镇建制的历史演变
三、全国行政区划及乡镇建制现状
第二节 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
一、乡镇政府的性质与地位
二、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
三、乡镇政府的组成与领导体制
第三节 当代学者关于乡镇建制的存废之争
一、保留乡镇政府论
二、撤销乡镇政府论
三、现阶段乡镇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章 应对挑战: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一节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乡镇政府的原有职能提出挑战
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乡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凸显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紧迫性
第二节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二、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
一、理论和认识的不足
二、社会环境的阻碍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制约
第三章 城镇化: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背景
第一节 城镇化及其战略意义
一、城镇化的含义
二、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三、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一、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依据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
三、高度重视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发展状况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
二、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三、城镇化呼唤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第四章 走向善治: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新理念
第一节 治理与善治理论的兴起
一、西方国家的两大行政管理模式
二、治理与善治理论的兴起
三、善治在中国的本土化阐发
第二节 善治政府的本质特征
一、以服务为宗旨
二、以公平为核心
三、以民主为基础
四、以法治为保障
第三节 善治政府的施政理念
一、从“物本型”转向“人本型”
二、从“全能型”转向“有限型”
三、从“权力型”转向“责任型”
四、从“暗箱型”转向“透明型”
第五章 服务型政府: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新目标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二、服务型政府提出的时代背景
三、服务型政府提出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一、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
四、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
第三节 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
一、突出服务理念
二、彰显服务角色
三、探寻服务之路
第六章 科学定位: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的合理化建构
第一节 引导促进乡镇经济健康发展
一、促进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三、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
第二节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
一、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建设
二、逐步推进乡镇领导体制改革
三、积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第三节 维护城乡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
一、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三、加强城镇规划与管理
结语
一、本书的主要结论
二、本书的主要创新
三、继续研究的方向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