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岭谷区农业水资源时空格局与持续利用》结合纵向岭谷区的地理、气象、农业、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点进行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区划。揭示了区内农业灌溉需水的空间变异性、与“通道-阻隔”作用的关联,水稻灌溉定额与经纬度、海拔高程的变化关系,以及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年内变化的“延迟现象”。分析了1950s以来纵向岭谷区的ET0变化,及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金沙江等干热河谷灌溉需水因子的长期变化趋势和转折变异性。改进灌溉实时调度中的逐日ET0预测方法,构建灌溉预报调度系统框架,提出了农业水资源管理调控措施。借助MIKEBASIN技术平台,以澜沧江-湄公河(云南部分)、元江-红河流域为例,建立各水平年情境下的流域水资源利用系统模拟模型,实现系列年水资源配置的“三次供需平衡”。本书可供从事地理、资源环境、农业节水灌溉、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管理人员,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人员,以及相关高校的研究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