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花》是晚清小说中的一部名作,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学欣赏价值,以苏州状元金沟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这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写他们的虚伪造作,写他们面对西方文明冲突时的庸腐无能。曾朴(1872-1935),近代著名小说家、翻译家;初字太朴,改字孟朴,又字小木,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之撰,字君表,光绪元年举人,官刑部员外郎中。曾朴幼年是在祖母溺爱、父母恩宠、姐妹环绕中长大的。由于父亲是时文高手,曾朴十三四岁就学八股文,十六七岁时还接受过名家李慈铭、吴大潋等人的指点,又常与同里的文学少年相唱和,因此自少年起就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浓厚的文化气质,文名噪于乡里。1890年,曾朴十九岁,应常熟县试,获第一名,又赴苏州院试,中秀才。第二年应南京乡试,又考中第二名举人。主考内阁侍读学士金保泰、副主考翰林院编修李盛铎都对曾朴的考卷极口称赞。黄炎培在《纪念曾朴》文中说:“我十四岁的时候,正在学做八股,忽然送到一本江南乡试中式第二名曾朴的朱卷,首篇题目是《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如其仁,如其仁》。那篇八股做得又典雅,又堂皇富丽,可爱之至。”曾朴的八股虽很出色,却深恶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二十一岁,迫于父命,赴北京应试。入场后故意打翻墨汁弄污考卷,题诗拂袖走出考场。曾父为他捐了个内阁中书,让他留京供职。在北京几年中,他常和文廷式、江标、洪钧等名流交往,在洪钧家中认识了赛金花,也耳闻目睹了达官名士的某些逸闻琐事,并抽空写成《补后汉书艺文志》一卷并《考证》十卷,深受同乡前辈翁同稣赏识。当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曾坚决支持主战派,战争失败,深感中国非经重大变革不能图强救国,因将视野转向世界文化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