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位于渤海湾西岸的海河入海口处,岸滩坡度很缓,约在1/2000,潮间带较宽;滩面泥沙颗粒较细,中值粒径约在0.005mm,且粘土含量较高约占40%以上,属于典型的淤泥质海岸。开港初期港内出现过严重的回淤现象,曾一度成为制约天津港建设发展的重大难题。随着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多项减淤措施的实施,港口及周边的泥沙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港口的回淤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陆域来沙数量骤减,海域泥沙补充不足,滩面物质粗化,波流掀沙作用减弱,回淤泥沙来源减少,口门处年平均进港含沙量由开港初期的0.75kg/m3逐渐降至0.1kg/m3左右。港内深水范围扩大,浅滩面积缩小,回淤强度降低,随着滩面细颗粒泥沙成分减少,浮泥运移形态的出现频率与强度逐渐降低,建港初期的大厚度浮泥层不复存在,碍航骤淤现象消失。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研究与治理,泥沙回淤问题已得到基本性解决。天津港目前整体上已属“轻淤港”,港口和航道的等级已达到25万吨级,成为我国航道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大港。在淤泥质海岸建设人工深水大港,天津港在国内外开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淤泥质海岸天津港泥沙研究》一书,是依据编著者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学术界、工程界针对天津港泥沙方面所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第1章主要介绍了港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与发展;第2章描述了港区海域近几十年来的水沙自然环境;第3章论述了港区水动力及细颗粒泥沙的基本特性;第4、5章分别论述了港口和航道工程在不同建设时期的泥沙问题研究成果,总结性的提出了在淤泥质海岸建港防淤减淤的基本措施与经验,其研究成果可供相关港口借鉴。《淤泥质海岸:天津港泥沙研究》资料丰富翔实、内容全面、论述兼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