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分设八个栏目,其中“金融危机与应对”、“农民与土地”是重点讨论的两个专题。金融危机与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波及面广,世人高度关注。资中筠教授《从历史的角度看最近一轮金融危机》一文,从美国历史上金融危机谈起,对其特点进行梳理,对这次从美国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作了多方面分析,并提出了对我们的几点启示。其他两篇论文,一篇对冰岛受到此次金融危机严重冲击,面临“全国性”破产困境的根源作了分析;一篇则对发生在18世纪前期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金融危机作了介绍,指出这也是一场涉及国家财政、政治腐败的事件。农民与土地:农村、农民、土地是本刊持续关注的问题。此辑本栏目《日本的土地流转问题》一文,对日本1961年制定了旨在改变零散农业结构的《农业基本法》,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农业的零散结构一直未能得到真正改变的情况进行了讨论,认为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日本没有解决好“土地流转”这个棘手课题。《关于农民永久进城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从农民现有种地收入与基本的生存保障关系入手,就中国农民进城之后的社会保障等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环境与发展: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栏目的两篇论文,一篇研究清末内蒙古垦荒问题,分析了清末垦荒对于该地区的荒漠化进程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一篇介绍南美洲亚马孙河、奥里诺科河两岸地区的印第安人栽种可可的历史,以及可可的种植技术传人欧洲、大洋洲一太平洋诸岛和中国的有关情况。学苑撷英:此栏目共三篇文章。一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古文字学(包括甲骨学、青铜金文学、战国文字、简帛学等)本身取得的进展,以及古文字学对于古代史研究所起的作用。一篇阐发对资本主义起源的认识,提出资本主义起源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关键阶段是15~18世纪的观点。另一篇评说了陈序经这位曾先后出任岭南大学校长、中山大学副校长、暨南大学校长和南开大学副校长的学者、教育家,终于消失在“史无前例”的大劫难之中的历史命运。域外新论:本栏目三篇文章的作者均为在西方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历史学家。一篇讨论世界史、全球史与历史的全球化问题,认为“全球史”并不是一个明确具体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史”其实在不断变化或者呈现不同的面貌。一篇探讨1300—1540年间,英格兰、英国人与基督教_世界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问题。另一篇研究的是“封建主义”这个概念如何从一个法学术语转变成带有历史哲学意味的制度类型概念,以及此后发展变化的过程。 随笔札记:《“儒家资本主义”论是个假命题》一文认为,“东亚经济奇迹”所需要的伦理道德上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儒家政治伦理中是没有的,从而对“儒家资本主义”的命题做出了否定的判断。《守护滇池的宁静》一文,是一个历史学者震惊于滇池之美及其受到的损害,而表达出的对如何维护人与大自然和谐关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 学者访谈:瓦尔特·科尔皮教授是著名社会学家,曾任瑞典社会学协会主席等职,长期参与瑞典很多社会政策制定的研究工作,在专业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刘军研究员对科尔皮教授的访谈,为我们了解瑞典的税收和社会福利、劳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学术信息:两位青年学者分别为我们介绍了20世纪美国天主教会的社会经济思想,以及过去三十年中关于美国经济史与社会史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对于开阔我们的学术视野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