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六经皆文”与周代经典文本的诗学解读
一、“文本于经”与“六经皆文”的理论命题
与“六经皆史”平行的另一个命题:“六经皆文”——“六经皆
文”理论的理论来源——“文本于经”:文学借经学以自重,倚人门
墙——“六经皆文”:文学为本,文学与经学并立,自立门户
二、“六经皆诗”与历史批评的诗学立场
刘知几《史通》“视史如诗”理论的提出——钱锺书史学批评的
诗人立场——史学与诗学的关系:古诗即史、史蕴诗心、史有诗
笔——“六经皆史”的老生常谈与“六经皆诗”的理论帷幕
三、六经文本的文学示范与引申意义
周代经典文本的文学示范意义——《诗》、《书》文本的文体发
源与体用规范——两周时期的“文言革命”与叙事文学的写作原
则——周代诗学的实践精神与礼乐文化的艺术品格
四、“诗可以观”与周代礼乐文化的历史土壤
“诗礼相成”的文学观念——“诗可以观”理论的礼乐文化背
景——观诗:观礼、观政、观志、观美——观诗活动的艺术感染力量
……
第一章 《周易》的诗体结构形式与诗性智慧
第二章 象乐的“戏礼”形态与史诗化叙事倾向
第三章 城邦社会与春秋时代的文化精神
第四章 “文言”变革与春秋时代的文学繁荣
第五章 “兴”的艺术源起与“诗可以兴”的思想路径
第六章 “诗可以观”:春秋时代的观诗风尚及诗学意义
第七章 乡人、乡乐与“诗可以群”的理论意义
第八章 “诗可以怨”吗?
第九章 《月令》模式的思想意义与文学的四时结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