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于2009年12月10日至l3日在北京飞天大厦举行,约120人参加或旁听了会议,包括来自中国北京、上海、浙江、广西、江苏、湖北、山东、湖南、广东、四川、陕西、河南、黑龙江、福建以及香港等地的高校师生和研究机构人员。在京的一些海外学者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奥地利、新加坡等地的访问学者亦旁听了会议。研讨会共分办九场研讨、八大主题:一、“基督宗教与经济伦理”,二、“基督宗教与世界古今经济发展”,三、四、“基督宗教与经济危机”,五、“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及信仰资本”,六、“文化视域之基督宗教研究”,七、“中国语境之基督宗教研究”,八、“哲学视域之基督宗教研究”,九、“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会议讨论仍体现出研讨会主从结合、灵活多样的特点。卓新平、赖品超、杨熙楠、江丕盛、李灵等代表主办方在开幕式上有简短致辞,向大家的学术热情和积极参与表示欢迎和感谢。约50位学者提交了论文提纲或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中包括“先知般的呼吁——基督宗教对经济体系的伦理诉求”(赵建敏)、“管理公共居所——免除国际债务与基督宗教象征的关联”(龚立人)、“经济的人与人的经济——从《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看天主教的经济观”(谭立铸)、“民国时期基督化企业精神初探——以东亚精神为个案”(林立强)、“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会经济状况初探”(张百春)、“十八世纪英国不奉国教信.徒对经济的贡献”(郭伟联)、“美国传教士与美国早期对华贸易政策——以美国传教士反对鸦片贸易为例”(陈才俊)、“现代经济体制的宗教维度及反思”(林子淳)、都是衍生工具惹的祸: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与人性“(江某盛)、。。面对金融危机,基督宗教可提供哪些思想资源?”(梁卫霞)、。如何避免走向经济的启示论——汉斯•约纳斯关于经济发展目标的探讨”(张新樟)、“绝对真理与作为伦理危机的金融危机——读教宗本笃十六世通谕’’(尤西林)、“合作创造与资本王义——论若望.保禄二世的《工作》通谕”(高)、“要赎回的不仅是房子——从基督教语境反思金融海啸中的人性问题”(梁媛嫒)、“从基督教神学角度反思资本主义经济理论”(郭鸿标)、“浅析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所带来某些启不”(朱丽晓)、“耶稣运动’与新约圣经启示文学——古罗马帝国经济危机中的归因模式和可持续发展”(陈龙斌)、“基督教和资本王义对垒之本质的现象学解读”(郑争文)、“死亡与经济:关于西方经济的基督教筹谋”(庞滔)、“后现代视野中的宗教研究”(朱晓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育:一个多玛斯式的观点”(赖品超)、“重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何光沪)、“金钱的神学与灵修学——从齐美尔(GeOrg Simmel)到田娜(Kathryn Tanner)与顾超(Philip Goodchila)”(温伟耀)、“亚当•斯密思想中的宗教问题”(孙向晨)、“建国前后基督教对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姚兴富)、。神话学视阈中的圣经文本”(梁工)、“论汉语神学术语的规范化化”(雷立柏)、“英国与梵蒂冈建交过程”(刘金光)、“梵蒂冈艺术珍品的多宗教因素——以三位教皇的贡献为例”(李枫)、“郭实腊与《道光皇帝传》,,(叶农)、“京西门头沟后桑峪堂区的田野考察”f佟洵)、“丁光训主教对中国基督教处境化的贡献”(罗明嘉)、“基督信仰和儒家信仰的对话关系——对蒋庆观点的批判”(王志成)、“经济危机背景中基督教对于代表中国形象的大国学之影响”(黄保罗)、“经济危机给中国基督教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陈永涛)、“化解中国社会重大问题的新选择”(安伦)、“都是哲学惹的祸?——论西班牙犹太人改宗与哲学的关系”(王彦)、“不相容信念的认识论分析”(榻庆文)、“从帕斯卡与祈克果看理性的局限”(李仲骥)、“霍布斯与自由主义的基督教之源”(陈江进)、“论尼撒的格列高利三一论类比的合理性”(罗跃军)、“净化、完善与合一:十架约翰论基督徒灵修的目的”(谢华)、“‘新教伦理’与中国‘社会精神’——中国基督教与经济社会的真实关系”(李向平)、“关于我国基督教团体提供慈善服务的机制问题”(刘澎)、“城乡结合部的信徒经济状况调查:以s市D镇教会为例”(陶飞亚、汪恩乐)、“中国教会自养问题刍议”(陈建明)、“基督宗教与西南边疆经济发展——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颜小华)、“乡村教会经济研究——兼论中国乡村天主教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康志杰)、“基督教与中国工业问题:以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为中心的考察”(刘家峰)等。虽有个别学者未能在会上发言.其论文或提纲却仍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和关注。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即席发言,如介绍了当前《圣经》汉译的最新进展、以及相关研究的最新动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