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我国仍属新课题,许多方面正在探索之中。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目的是从理论和方法论上探索义务教育绩效评价规律,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管理改革。本书在广泛涉研读中外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对义务教育及其支出的绩效评价制度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全书核心内容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义务教育制度的经济学分析。通过界定现代基础教育产品的经济属性,从市场失灵的角度解释为何采取政府直接提的干预方式;同时,从政府失灵的角度解释为何缺乏制度约束的政府未必搞得好学校,对义务教育支出绩效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充分合理的论证,奠定全书研究的经济学基础。第二部分,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历史及现状分析。通过梳理中国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揭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生成的内在逻辑,剖析现行体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寻求解决思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阶段实施义务教育绩效评价的作用和必要性。第三部分,西方国家义务教育绩效评价。从西方国家义务教育制度的起源和演化着手,揭示管理制度选择的历史决定性。通过分析义务教育制度安排的经验做法和国别差异,以及基础教育绩效责任制度及其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在西方各国的实际应用,为前述义务教育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全新思路。第四部分,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方法论,以及在方法论指导下的实践初探。通过研究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原理和特点,提出实施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并分别从指标设计、评价实施和结果应用等不同角度对三次试点评价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义务教育公共管理模式应当从传统管理转向绩效管理,在推行以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为基础的绩效管理前提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相对范的义务教育公共政策体系。需要指出的是,笔者相继参加了2005年《中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财政部、教育部委托课题)、2006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江苏省财政厅委托课题)和2007年《上海浦东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委托课题)三次试点评价的前期调研、指标设计、数据采集和问卷调查,并全程负责具体操作和最后评价报告撰写。这些工作对本书的观点和方法论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书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历史和经济学分析阐释义务教育支出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理论框架指导下对课题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性和导向性的辨证分析;另一方面,研究也对实证分析投入巨大努力,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并利用试点课题所建立的评价基础资料数据库,尝试进行基于绩效评价的义务教育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由于义务教育制度本身的特点使得其产出和效果的指标量化非常困难,加之我国的公共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复杂,决定了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管理制度创新任重而道远,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积累评价经验,不断修正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