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人资料填写
1.1 病人识别信息
1.2 病人病历信息
1.3 申请检验项目
1.4 标本信息
1.5 申请特定要求
2 分析前可变因素
2.1 生理因素
2.2 饮食习惯
2.3 应激状态
2.4 操作因素
2.5 其他
3 标本采集流程
3.1 确认病人信息
3.2 容器选择
3.3 容器标识
3.4 特殊采样要求
3.5 采集
3.6 复核
4 临检标本采集
4.1 血常规标本
4.2 血沉标本
4.3 出凝血标本
4.4 其他常规血液项目标本
4.5 尿液标本
4.6 粪便标本
4.7 其他标本
5 细菌标本采集
5.1 血液标本
5.2 下呼吸道标本
5.3 尿液标本
5.4 粪便标本
5.5 脓汁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5.6 生殖道标本
5.7 脑脊液标本
6 标本的分离、储存、转运及处理
7 标本拒收
7.1 拒收标本范畴
7.2 拒收程序
8 危急值报告
8.1 检验“危急值”项目及界限值(表8-1)
8.2 检验应对措施
8.3 报告制度
9 临床生化检验组合
9.1 肝炎检验系列
9.2 动脉粥样硬化检验系列
9.3 心脏疾病检验系列
9.4 肾脏疾病检验系列
9.5 糖尿病检测系列
9.6 其他疾病检测系列
10 临床免疫学检验组合
10.1 肝炎检测系列
10.2 优生优育系列
10.3 传染病、寄生虫病检测系列
10.4 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系列
10.5 肿瘤标志物检测系列
10.6 内分泌激素检测系列
11 临床血液学检验组合
11.1 骨髓象、血象检测系列
11.2 其他血液疾病检测系列
1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组合
13 临床检验项目组合
13.1 体液检测系列
13.2 其他检测系列
14 分子生物学检验项目组合
15 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值
15.1 临床血液学检测项目
15.2 临床生物化学检测项目
15.3 临床免疫检测项目
15.4 临床体液检测项目
16 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缩略语
17 检验项目新旧单位换算
17.1 临床血液学检查
17.2 临床生化检验
17.3 临床免疫和补体免疫检验
17.4 临床体液检验
18 常用临床检验技术
18.1 血细胞分类检测技术
18.2 血型检测技术
18.3 尿沉渣检测技术
18.4 止血与血栓检测技术
18.5 血浆蛋白电泳技术
18.6 微量元素检测技术
18.7 电解质检测技术
18.8 血药浓度检测技术
18.9 酶检测技术
18.10 基因检测技术
18.11 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
18.12 乙肝标志物定性检测技术
18.13 食物不耐受检测技术
18.14 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检测技术
18.15 干式生化检测技术
18.16 内毒素检测技术
18.17 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
18.18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
18.19 激素检测技术
18.20 特定蛋白检测技术
18.21 细菌药物敏感检测技术
18.22 深部真菌感染检测技术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