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外弹道偏差与修正理论》与《火箭弹散布和稳定性理论》相比,在内容、写作形式以及写作的出发点上均有了很大不同。后者是从“群体”的角度论述在随机扰动因素作用下,在统计意义上火箭弹射击时的“群体”散布规律,以期找到减小散布的方法;而前者则是着眼于“个体”,论述单发火箭在扰动因素作用下弹道偏差的产生原因、规律和物理本质。虽然在形式上前者保留了后者的主要内容,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主要是由火箭的简易制导技术和弹道修正技术的发展所致。从本质上来讲,火箭的简易制导与弹道修正是建立在“个体”的基础上的,因为此时必须测量“个体”的运动状态,比如位置、速度、姿态角、角速度等,而为此应基于“个体”运动状态偏差规律选择合适的测量装置及正确的制导及修正方法。《火箭外弹道偏差与修正理论》则是希望从理论上为火箭的简易制导和弹道修正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或参考。《火箭外弹道偏差与修正理论》一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同事们的无私帮助。赵瑾工程师录入了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以及书后附录,绘制了这几章中的全部插图,纠正了作者写作中的若干疏忽和笔误之处;程丽丽工程师和魏琳高级工程师完成了第l章、第2章、第8章书稿的录入,绘制了这几章中的插图,计算并编制了书后的附表;在书稿交给出版社前,赵瑾、程丽丽、魏琳又对书稿进行了交叉校对,并按要求完成了编辑工作;在第8章的写作过程中,郑斌研究员给予了很大帮助。可以说,这本书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智慧,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该书就不可能如期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