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导师制具有几乎令人敬畏甚至顶礼膜拜的地位。在过去的几百年间,牛津的导师制教学一直被誉为皇冠上的宝石。1909年,作为牛津大学名誉校长的勋爵寇松(Lord Curzon)曾宣称:“如果牛津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值得自豪的话,其应将标签贴在一代又一代牛津人的生活和品格上,以及曾激起其他国家难以掩饰地去羡慕的东西,这就是个人的完美发展”而这正是导师制导致的直接结果。 随后在1922年有关牛津和剑桥的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上,导师制就作为牛津(以及剑桥)的主要特色深深植根于其大学教育中:这种学院教学制度对这两所名校的教育成就立了大功。这种由导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个人教学,使牛津和剑桥的教育通过这种完美方案具有了其他地方少有的内涵和品质。《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对牛津大学多个学科的导师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都是牛津大学各个学科的学术领袖。当前,我国许多重点大学正在模仿这一制度,《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是我国引进的第一本全面介绍国外著名大学导师制的学术专著,对我国大学教学体制改革深具启发。然而,《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有别于一般的严肃学术著作,其中的文章多是漫谈的性质,其语言风格生动活泼,有较强的可读性;读者面较广,可以是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是大学教师和高教管理者。原著作者可以免中文版首印版税,译者可提供1万元左右出版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