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持续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特别是底拖网等杀伤性渔具的高强度作业,导致了我国近海渔业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主要表现在:鱼类种群数量骤减、主要经济鱼类的CPUE下降、种群低龄化、个体小型化、性成熟提前、渔业海域污染严重、海底平秃化和荒漠化、鱼类产卵场等栖息地遭破坏等。一方面,曰益增大的捕捞强度使已衰退的近海渔业资源雪上加霜,而且我国与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周边国家“海洋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使得我国在东黄海和南海失去了相当大范围的外海传统作业渔场,退回来的部分渔船进一步加剧了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天然优质水产品的需求量却越来越大。.为了扭转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实行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实行网目尺寸限制、调整作业结构等,这些措施对减缓渔业资源衰退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见的。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蓝”色革命计划”和“海水农业”构成未来海洋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或称海洋农牧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鱼礁即人为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以改善修复和优化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达到保护、增殖资源和提高渔获质量的目的。人工鱼礁是利用生物对水中物体的行为特性,将生物对象诱集到特定场所进行捕捞或保护的一种设施,是改善近海渔场或建立新渔场的一项重要事业。人工鱼礁是应用现代技术建设近岸渔场、增产海鲜食品:的堉效措施。人工鱼礁的建设对整治海洋国土、建设海洋牧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