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从业人员所有活动的价值与功能都是通过运动竞赛而予以实现的。运动员如何在各类竞赛,特别是重大赛事中发挥在运动训练中业已获得的竞技能力,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是竞技体育理论中的核心命题之一。在当代竞赛活动中,人们经常看到,运动员的参赛定位与参赛目标,参赛过程与参赛行为都会因为赛事的复杂性而愈加缤纷多彩。竞技体育的开放性与竞争性使得竞技体育从业人员着力于更加全面、科学的赛前准备和灵活、缜密的赛中调控来应对复杂的竞赛环境。研究运动员参赛准备、调控、总结的行为理论——竞技参赛学正是在实践支撑和理论研究需要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竞技能力与竞技行为是竞技训练和竞技参赛中内隐和外显的一对范畴。内隐的竞技能力是外显的竞技行为的物质基础,外显的竞技行为是内隐的竞技能力在比赛环境中的表现。因此,对于竞技行为的研究应该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围绕着运动员内隐的竞技能力在外显的竞技行为中的表现及其变化,熊焰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作者聚合了竞技赛事活动中发生的诸如“克拉克”、“黑马”、“翻盘”、“崩盘”等一系列现象,提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在竞赛过程中的“参赛变异”这一论题,并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训练学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梳理和分析。通过对大量赛事的概括、归纳以及对一系列个案的解析,对参赛变异的定义、分类、过程、成因以及对策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获得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竞技参赛学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做出了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