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中国教育事业走出边缘: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张力

走出边缘: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张力

走出边缘: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张力

定 价:¥30.00

作 者: 彭拥军 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教育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0964652 出版时间: 2011-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字数:  

内容简介

  农村人口向城市和非农行业的社会流动,以及农村社会自身职业的结构性升级是我国成功实现现代化不可避免的过程。农村社会流动既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社会景观。由于人口结构形态、社会结构形态以及制度性安排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我国的农村社会流动必然是中国式的。《走出边缘: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张力》(周险锋编写)从教育的视角,对我国农村社会流动中的教育张力现象进行了?为深入的探讨,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贯通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农村、农村社会流动等概念在演变过程中含义的变化以及乡村熟人社会心理地理连续体关系的变化等细节入手,通过对受过不同层次教育的人群在社会流动中身份地位的差异性变化的描摹和分析,呈现了中国农村社会流动多姿多态的面貌,揭示了教育在农村社会流动中的有为、无为或可为。《走出边缘: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张力》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观点鲜明,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见解独到,文字表达力求通俗。《走出边缘: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张力》可供从?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和研究人员以及对农村、农村教育或者社会流动感兴趣的各类读者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彭拥军,1969年生,湖南宁乡人,博士,民革党员,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厦门大学,师从潘权懋元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进入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现于南京师范大学师从吴康宁教授做博士后研究,专攻教育社会学。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资助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1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1项,全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博后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加国家“211工程”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出版(含参编)著作和教材《科研论文写作技巧》、《中国教育发展的宁波模式》、《教育学新编》、《心理学新编》等5部。曾在《高等教育研究》、《南京社会科学》、《江苏高教》等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

图书目录

引言:一个局内者与局外者的自我交代
第一章 研究构想:教育视角下的农村社会流动问题域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 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梳理
 第三节 拟用研究方法的检讨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农村社会流动的理论架构
 第一节 农村社会流动的关联概念
 第二节 农村社会流动的理论着眼点
 第三节 调查的展开
第三章 实证研究(上):农村社会流动的定量分析
 第一节 调查区域与全国乡村组织的人口相关数据比较
 第二节 调查区域与全国农村社会流动状况对照
 第三节 教育作为隐性力量的农村社会流动
 第四节 教育直接推动的农村社会流动者
第四章 实证研究(下):农村社会流动中涌现的乡村名人
 第一节 精明的张氏家族
 第二节 在探索中致富的魏老板
 第三节 在流动中沉浮的林知青
 第四节 现代农业的追梦人甘师傅
 第五节 带头脱贫致富的张书记
 第六节 为声誉拼搏的魏政协
 第七? 现代企业的探索者刘老板
 第八节 技术强厂的颜厂长
第五章 宏观观照下的农村社会流动的反思
 第一节 农村社会流动的结构与制度依赖
 第二节 农村社会流动与农村发展
 第三节 农村社会流动与乡村政治重塑
 第四节 农村社会流动与农村经济再造
 第五节 农村社会流动与乡村文化调适
第六章 农村社会流动研究的检讨
 第一节 持续有效的教育供给:农村社会流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制造农村出身的中产阶级是衡量农村社会流动效果的试金石
 第三节 农村社会流动的有序性与合理化
附录A 调查区域村民登记册(示例)
附录B 调查摸底名册(示例)
附录C 调查区域人口的年龄状况汇总表(示例)
附录D 调查区域人口的性别状况汇总表(示例)
附录E 调查区域家庭人口分布汇总表(示例)
附录F 流动人口地域分布(不含大中专生)
附录G 全镇流动人口性别年龄汇总表(示例)
附录H 全镇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汇总表
附录I 全镇流动人口年龄学历性别汇总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