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重要组成人群,并带来从健康水平到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开展针对性的卫生服务,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难点和关注热点,相应的政策研究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承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620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673006)、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编号:2007A038)的持续资助,围绕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开展了为期近五年的研究,并以北京市为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公?卫生政策体系在逐步完善,但现行政策多局限在微观的技术操作层面,缺乏一个具有整体性、战略性的政策目标来统领。工作中表现为围绕重点传染病管理的“项目带动”模式,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提高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水平。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中处于中心控制地位,但具体管理部门多达二十余个,沟通和协作成为工作开展的难点。 从更宽广的角度,中国流动人口健康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口自身特征的原因,但核心在于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制度。以卫生系统的部门工作弥补社会制度带来的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必然有限,且难以持久。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已建立以“有限目标、抓急放缓、项目式投入”为特色,在实际工作中也建立了较为有效的流动人口卫生管理体系,但指导思想尚局限于防范式思维,缺乏综合协调政策,政府投入不足现象仍较为明显,专业能力也存在不足之处,服务水平尚难满足需要。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的基本政策目标应是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基本定位,提高公平性,不断满足人群健康期望。在短期内体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改进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首先要健全管理体系结构,提高管理主体的权威性和责任意识?建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问责制度;建设多方沟通协作机制。其次要优化政策资源配置,尤其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传染病防治的投入;理顺财政资金支付途径,建立以业务机构力主线的转移支付方式,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方式;增加并优化基层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再次是加强卫生法制和制度基础建设,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保护流动人口正当权益;完善保障制度,提供重点传染病的免费医疗救助。最后是完善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完善人口信息系统,建立以承载服务和享受权利为核心功能的人口登记制度。在具体业务领域,必须改进服务流程,?究符合流动人口生活特征的服务手段,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