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裁的选择。考题的大部分文章出自美国报刊。2010年、2011年考题中有好几篇文章出自《经济学家》、《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国外著名报刊,而且,命题人似乎钟爱《经济学家》和《纽约时报》,每年都要从这两份报刊中选择文章。相应地,本书所选文章也侧重于报刊文章,当然其中也包括部分议论文和应用文,让考生在学会阅读报刊文章的同时,也熟悉其他类文章的写法,提高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二、题材的选择。2010年、2011年考题中的文章涉及一些新颖的话题,例如,2011年完形填空涉及网络安全问题,阅读理解第一篇涉及金融危机对公司管理的影响,第二篇涉及金融危机形势下网络对报业的冲击,第四篇涉及金融危机给欧元区带来的困境。这些文章内容相当新颖,触及2008年~201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果考试前没有阅读过涉及这些内容的文章,对这些基本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不了解,那么理解考题中的文章就相当困难。当然考题中也涉及一些传统话题,例如2010年阅读理解第二篇文章谈到夫妻间缺乏交流对他们的婚姻状况造成的不良影响。由此可见,积极了解世界上的重大事件非常重要。考生要读一些涉及新的社会问题的文章,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它们给各个领域和行业造成的影响,以及西方社会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何应对由此产生的影响。例如,在2010年、2011年的考试中,经济类的文章都是考试的重点,这些文章提到了金融危机对艺术品拍卖、企业管理、欧元区的现状与未来等带来的影响。根据考题选文的这些特点,本书的选文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法律、计算机网络、环保、传媒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和传统话题,让考生熟悉这些话题,扩大知识面,并了解西方人在这些话题上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三、词汇量的要求。充足的词汇量不仅对应试阅读理解部分重要,而且也是整个考试成功的关键。大多数考生发觉他们背单词的效率太低,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会选择优先记忆一些常用单词及其常见词义。我们在第二部分的文章后面列出了文章中出现的单词,并分成“考研必备词汇”和“其他词汇”。基于我们对考题的统计和教学经验,“考研必备词汇”(其中包括部分超纲词汇)是考试中频繁出现的单词,我们为每个单词选择了2~4个词义,这些词义就是这些词在考试中出现时的常见词义。这种设计是为了提高考生背单词的效率,由于这些词和词义使用频率高,考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见到这些词。因此,通过积极背诵这些词语,考生可以学以致用。“其他词汇”则不需要记忆。四、命题思路。从2010年、2011年的考题来看,阅读理解中的大部分题提问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文章的重要信息。即使某个题的提问指向文章的个别句子、单词和词组,考生也需要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意图,然后把这些具体细节放到上下文中去理解,否则就会失之片面。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论据,并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理解具体信息。本书第一部分为考生概括出一些重要的答题思路,并通过对2010年、2011年考题的详细解析,为考生展示了考题的命题思路。本书第二、三部分的模拟试题重点训练考生把握作者观点和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建议考生在做完题后先对照答案,独立思考自己错在那里,然后再阅读答案详解部分。这样可以发现自己的理解存在哪些误区,并通过练习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缺点。五、参考译文。为了方便考生精读本书所有文章,我们给每篇文章配上了参考译文。在翻译这些文章时,我们力求做到忠实原文,不漏词,不随意加词,强调译文的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到通顺易懂。在做完每一篇文章的习题后,考生还可以找出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段落动笔翻译一下,然后对照参考译文总结一些疑难长句和关键词的处理技巧。这样,考生在练习阅读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译汉的能力。六、模拟训练。本书在第三部分精选了4套模拟试题,供考生综合练习并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解题思路。建议考生每精读完第二部分的20篇文章做一套模拟试题,这样既可以及时综合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也可以做到精读与泛读的结合。请考生将做每一套模拟试题的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