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集注》,八卷。另附《楚辭辯證》二卷、 《楚辭後語》六卷。南宋朱熹(一一三○-一二○○)著。朱熹,南宋學者,哲學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人。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官至焕章閣待制、侍講。是二程(程顥、程頤》的四傳弟子,繼承發展了二程理氣之說,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物主義理学系統,世稱程朱理學。其弟子眾多,學風對後世影響甚大。 《楚辭集注》作於朱熹任潭州《今湖南長沙市》荆湖南路安撫使時(二九三》,書前題署的時柩為慶元五年(一一九九》,可知成書於此年。《楚辭集注》一至五卷以王逸《楚辭章句》為依據,定屈原作品二十五篇,為《離騷》類;并將《離騷》以外各篇,冠以 「離騷三一字。其编次為:卷一《離騷經》,卷二《九歌》,卷三《天問》,卷四《九章》,卷五《遠游》、《卜居》、《漁父》。卷六至卷八為《續離騷》類,并於各篇之上冠以「續離騷三」字。其編次為:卷六《九辯》,卷七《招魂》《上宋玉》, 《大招》《景差》,卷八《惜誓》、《吊屈原賦》、《鵬鳥赋》《上賈誼》,《哀時命》《莊忌》,《招隱士》《淮南小山》。 《續離騷》類的篇章取捨與《楚辭章句》不同,因朱熹認為「《七諫》、《九懷》、《九嘆》、 《九思》雖為騷體,然其詞氣平緩,意不深切,如無所疾痛而强為呻吟者」,故悉删而不錄。并增補賈誼《吊屈原賦》與《鵬鳥賦》,又將揚雄的《反離騷》附錄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