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地形地貌
1.3 土壤植被
1.4 气象水文
1.5 河流水系
1.6 水利工程概况
1.7 站网概况
1.7.1 水文站网
1.7.2 雨量站网
1.7.3 水面蒸发站网
2 水文分区及水文下垫面
2.1 资料收集
2.2 划分原则
2.2.1 综合性原则
2.2.2 相对一致性原则
2.2.3 发生学原则
2.2.4 主导因素原则
2.3 水文分区
2.3.1 水文分区划分标准
2.3.2 水文分区的划分
2.4 水文下垫面
2.4.1 水文下垫面划分标准
2.4.2 水文下垫面划分
2.5 水文下垫面地类图的编制
2.5.1 投影体系
2.5.2 地图数字化与图形要素编辑
2.5.3 制图技术要求
3 设计年降水、水面蒸发及冰情
3.1 站点的确定及资料的收集
3.2 资料系列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
3.2.1 资料系列的可靠性检查
3.2.2 资料系列的一致性分析
3.2.3 资料系列的代表性分析
3.3 资料的插补延长和修正
3.3.1 资料插补延长
3.3.2 年降水?均值修正
3.4 年降水量频率分析
3.5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计算
3.5.1 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的计算
3.5.2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计算
3.6 年降水量均值、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的绘制
3.6.1 年降水量均值等值线图
3.6.2 年降水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
3.7 代表站典型年降水量月分配
3.8 水面蒸发
3.9 冰情
4 设计年径流
4.1 站点的选用及资料情况
4.2 年径流资料的分析整理
4.3 年径流系列的插补、延长及一致性修正
4.3.1 年径流资料的插补、延长
4.3.2 年径流系列的一致性修正
4.4 基流的分割及地表年径流、基流的一致性修正
4.4.1 基流的分割
4.4.2 地表年径流、基流的一致性修正
4.5 单站年径流、地表年径流频率分析计算
4.6 无资料地区年径流计算
4.6.1 年径流均值计算
4.6.2 年径流变差系数的地理综合
4.6.3 年径流偏态系数的地理综合
4.6.4 年径流计算误差统计及参数合理性分析
4.6.5 设计年径流年内月?配
5 设计泥沙
5.1 资料的选用、审查及插补延长
5.1.1 资料选用
5.1.2 资料审查
5.1.3 泥沙资料的还原
5.1.4 资料插补延长
5.2 产沙水文分区
5.3 悬移质雨沙模型
5.3.1 单站雨沙模型
5.3.2 各水文站模型参数分析
5.3.3 参数地区综合
5.3.4 水文分区产沙地类参数的综合
5.3.5 参数验证
5.3.6 无资料地区不同产沙地类参数的使用
5.4 无实测资料地区悬移质泥沙计算其他方法介绍
5.4.1 悬移质输沙模数图
5.4.2 水文比拟法
5.5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工程悬移质来沙量计算
5.6 无实?资料地区工程推移质输沙量及泥沙总量计算
6 设计暴雨
6.1 设计点暴雨
6.1.1 资料选用
6.1.2 系列代表性分析
6.1.3 单站统计参数的计算
6.1.4 等值线图绘制
6.1.5 等值线图查图精度的检验
6.2 设计面暴雨
6.2.1 直接计算法
6.2.2 间接计算法
6.3 设计暴雨的时一深关系
6.3.1 设计暴雨公式应具有的基本数学特性
6.3.2 根据雨强一历时关系建立暴雨公式
6.3.3 根据雨深一历时关系建立暴雨公式
6.3.4 暴雨公式的筛选
6.4 设计暴雨时雨型分析
7 设计洪水
7.1 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
7.1.1 流域特征资料
7.1.2 暴雨洪水资料
7.2 根据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
7.3 根据设计暴雨计算设计洪水
7.3.1 流域产流计算
7.3.2 流域汇流计算——综合瞬时单位线
7.3.3 推理公式法
7.3.4 地区经验公式法
7.4 用水文比拟法推求设计洪水
7.5 河道流量演算方法
7.5.1 水文学模型
7.5.2 水力学模型——扩散模拟法
7.5.3 溃坝流量演算
7.6 受水库影响的设计洪水
7.7 泥石流
附录1 山西省年降水量系列代表性分析
附录2 单地类参数分析率定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