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知识读物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37-1949)

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37-1949)

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37-1949)

定 价:¥59.00

作 者: 汪世荣 等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法律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0073141 出版时间: 2011-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字数:  

内容简介

  研究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制度,特别是边区高等法院,意义重大。因为边区司法制度的成就、经验,不是一个狭小革命区域的,而是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经验。《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37-1949)》为填补空白之作,不仅具有一定程度再现边区法律史的学术意义,同时还具有为今天的法制建设提供借鉴的现实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汪世荣,1965年4月生,甘肃陇西人。法学博士、教授。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科研处处长。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诊所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代表作有个人专著《中国古代判词研究》、《中国古代判例研究》、《判例与法律发展——中国司法改革研究》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政法论坛》等法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图书目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二、使用的材料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四、章节分工
第一章 边区高等法院研究的条件与基础
第一节 学术回顾与前瞻
一、边区法律史研究综述
二、边区高等法院研究综述
三、法律社会史方法的运用
第二节 司法档案的梳理与分析
一、保存现状与整理设想
二、主要内容
三、特点与价值
第二章 边区司法机构的设置与特点
第一节 机构设置
一、县司法处与公区中心具地方法院
二、边区高等法院及其分庭
三、边区政府审判委员会
第二节 主要特点
一、司法从属于行政
二、变通的三级三审制
三、机构设置的综合性
第三章 边区高等法院的职能体现与院长更迭
第一节 主要职能
一、审判职能
二、准立法职能
三、法律职业教育职能
四、狱政管理职能
五、生产自给职能
第二节 院长更迭
一、矛盾重重的记述
二、对历任院长任期起止时间的考证
三、院长更迭的原因
第四章 边区高等法院编制判例的实践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判例汇编》
一、编制的缘起与经过
二、判例性质的界定
三、结构与主要内容
四、经验与局限
第二节 边区判词的法律理由表述风格
一、判词对法律理由的表述
二、边区判司法律理由表述的特点
三、边区判词中情、理、法的体现
第五章 刑事审判
第一节 黄克功案与边区的司法公正
一、案件始末
二、社会背景
三、司法效率
四、司法民主
五、人权保护
第二节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一、形成过程与立法表述
二、解释与适用
三、作用与影响
第六章 民事审判
第一节 风俗习惯调查
一、收集途径与方式
二、甄别与整理
三、适用
四、作用与意义
第二节 婚姻自由原则
一、边区婚姻纠纷的主要类型
二、婚姻自由原则的适用
三、推行婚姻自由原则的经验
四、婚姻自由原则的实现状况
第三节 透过李莲案解读抗属离婚
一、案件始末
二、制度与现实的冲突
三、“关门主义”政策对李莲案的影响
四、“关门主义”政策的后果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司法道路之探讨
第一节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再认识
一、核心特点
二、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依托的司法环境
四、发挥的实际作用
五、适用的外部条件
第二节 边区的民间调解
一、概念与范围
二、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主要类型
四、推行的动因
五、作用和效果
第三节 两种司法理念的交锋
一、背景及代表人物
二、主要的争论
三、裁判者的观点
四、深远影响与意义
结语:边区高等法院的司法成就及其影响
一、尊重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司法
二、立足社会现实的创造性司法
三、改善人际关系的恢复性司法
征引、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