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武田胜彦指出,现实世界中的美与丑是混杂在一起的,西方文学惯于将两者如实描写,但日本文学,特别是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学,则只写美而摈弃丑,字里行间渗透着浓厚的美的元素。立原却将美与丑、灵与肉的对立要素大胆植入作品之中,并依据日本文学的传统特质,构筑起独特的美的世界(详见《武田胜彦(梦后)解说》,1983年7月讲谈社)。 立原的作品塑造了以下几种人物类型:一、殉情型,如《七月的弥撒》中的久美子、《海滨大街》中的百合子等。二、纵欲型,如《山体》中的鹤子、《夏草》中的伊津子、《航海旅行》中的四贺圭子、《原野》中的甚藏、《梦后》中的户田泰子、《狂花》中的藤子、《双头蛇》中的佐保子、《漫长的夜》中的明子和清晴等。三、破灭型,如《原野》中的绢代、《海滨大街》中的彻、《狂花》中的弥穗子等。四、迷茫型,如《分手》中的静子、《寒冬》中的节子、《雪中》的白河、《扇子》中的澄子、《断云》中的成田卓也和初江、《荒野》中的蓝子以及《双头蛇》中的本田等。五、理想型,如《夏目的预告》中的绫等——这些人物形形色色,五彩斑斓,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九月中旬过后的一个星期天,长浜和静子第二次看见那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