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多一点肯定和赏识,让孩子学会看重自己——培养孩子自信自重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认同心理效应: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认同
2.重要效应:每个孩子都想成为重要人物
3.马太效应:自信带来成功,成功增强自信
4.罗森塔尔效应:有一种期望可以激励孩子
下篇(方法论)
5.赞美孩子,从一言一行开始
6.有了同理心,才能更好地认可孩子
7.积极的暗示,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8.孩子越是有不足,越需要肯定和赞美
9.学会认可孩子的个性
10.教导孩子: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
第二章 爱是教育的真谛,温情教育方能事半功倍——培养孩子宽容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南风效应:宽容比惩罚更有效
2.超限效应:不要过多地“刺激”孩子
下篇(方法论)
3.你的宽容会传给孩子
4.教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5.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
6.别教孩子“以牙还牙”
7.引导孩子与小伙伴“破镜重圆”
8.为孩子的宽容行为感到自豪
第三章 不“舍”不“得”,互惠互利才能赢得友谊——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损失规避:每个孩子都害怕失去
2.失去时的感受远比得到时的感受强烈
3.互惠效应:得失总是相伴而随
下篇(方法论)
4.在家里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待遇
5.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6.教孩子明白助人即助己的道理
7.让孩子在分享中赢得好人缘
8.让孩子懂得施比受更有福
第四章 责任胜于能力,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负责任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自我宽恕心理:推卸责任是一种本能
2.自然惩罚法则:所受的惩罚源于过失
下篇(方法论)
3.让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念
4.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给孩子表现“责任”的机会
7.让孩子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8.引导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
第五章 不经风雨难见彩虹,没有坚忍就没有成功——培养孩子坚强忍耐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延迟满足:为了长远利益而暂时忍耐
2.甘地夫人法则:让孩子从容面对挫折
下篇(方法论)
3.刻意让孩子去等待
4.不要把孩子当成弱者
5.教孩子凡事再坚持一下
6.给孩子_些劣性刺激
7.教孩子学会三思而后行
8.鼓励孩子向失败学习
第六章 三心二意效率低,用心专一才能出成果——培养孩子专注做事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手表定律:不能同时拥有两只手表
2.洛克定律: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
3.好奇心效应:好奇心激发兴趣
下篇(方法论)
4.让孩子明白专注的意义和作用
5.利用游戏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
6.帮孩子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7.设置具体目标,孩子才能专注到底
8.教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
第七章 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给他尊重和技巧——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投射效应: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2.贴标签效应:别给孩子乱贴负面标签
下篇(方法论)
3.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
4.不要在别人面前揭孩子的短
5.不要把孩子拿来和别人作比较
6.让孩子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7.错了要承认,道歉要诚恳
8.孩子,请别随便给人起绰号
第八章 包办代替不可取,鼓励孩子做主才明智——培养孩子有主见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羊群效应:教孩子不要盲目跟风
2.权威效应:每个孩子都有寻求安全的心理
3.霍布森选择效应:不要让孩子没有选择的余地
下篇(方法论)
4.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
5.相信孩子,不给选择设限
6.给孩子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7.选择是一种考验,应让孩子拿主意
8.让孩子选择自己的志向
第九章 坚持放养不强迫,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培养孩子勇于尝试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鱼缸法则: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
2.禁果效应:越禁止,越有吸引力
下篇(方法论)
3.大胆放手,让孩子自由地尝试
4.鼓励孩子自由想象、积极探索
5.孩子不愿做的事,绝不要强求
6.放轻松,让孩子快乐地去冒险
7.有意隐藏,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
第十章 适当压力是鞭策,忧患意识促使孩子进步——培养孩子积极竞争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马蝇效应:压力使人奋进
2.倒U形假说: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3.鲇鱼效应:忧患意识促使积极竞争
下篇(方法论)
4.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
5.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比赛活动
6.用具体目标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7.让孩子学会笑对竞争的失败
8.别让嫉妒蒙蔽了孩子的心灵
第十一章 耐心倾听,给孩子宣泄坏情绪的机会——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习惯
上篇(心理学)
1.霍桑效应:孩子也需要“耳朵”
2.避雷针效应:及时疏导孩子的坏情绪
下篇(方法论)
3.再忙也不能忘了和孩子谈心
4.接纳孩子不良的情绪反应
5.稳住坏情绪,让孩子别焦躁
6.教孩子明确乱发脾气的后果
7.让孩子用正确的心态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