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美学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

定 价:¥20.00

作 者: 邓佑玲 著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美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1087710 出版时间: 2011-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03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学科发展;第三章从美的现象到审美模式;第四章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模式的存在形态;第五章阐释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模式的形成机制;第六章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审美心理。中国少数民族美学在理论层面研究各少数民族审美模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在实践层面研究各少数民族外化于审美话动中的具体样态;在历史层面研究各少数民族的审美模式产生、发展、成熟定型的历史和形成机制。主要结论如下: 1.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是中华民族美学史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美学学科体系的组成内容之一。2.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是由民族学和美学形成的交叉分支学科,它是通过研究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审美活动,旨在探究各民族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心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及其审美模式,揭示不同民族及人类审美在人性发展层面的终极价值。 3.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应以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考古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的方法为主,以对少数民族生活实践的田野考察和不同民族的审美比较研究为特色。 4.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模式是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的核心。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模式是不同民族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审美个性。它包括两个层次结构:一是外在样态或表层结构,即不同民族审美个性的表层样态;二是深层结构或内在意义,即表现不同民族审美个性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民族审美模式的深层结构或内在性格是民族审美模式存在的核心,表层结构是表现民族深层审美结构的象征符号。 5.从文化类型学以及少数民族审美实践出发,可将中国少数民族的审美模式大致分为游牧民族、农业民族、海洋渔猎民族三大类。 6.促使少数民族审美模式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可概括为由“自然生态环境——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求美冲动——文化固化”四类要素构成一个要素链条。在少数民族审美模式的形成上,这四类要素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自然生态环境是物质条件,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是重要基础,而追求美的冲动和审美思维的自我发展是关键,宗教、语言、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则是少数民族审美模式形成并得以固化和承传的重要载体和土壤。7.本书尝试运用多因素论、建构理论、蒸馏理论等不同层次的理论,解释少数民族审美模式的形成机制问题。即认为少数民族审美模式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雏形到成熟的建构过程,同时其形成还经历了一个从多种文化功能到单一文化功能的蒸馏过程。8.少数民族审美心理既遵循人类审美的共同规律,也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个性。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征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概念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学科发展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概况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学科构建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研究价值
第三章 从美的现象到审美模式
 第一节 美的现象与本质
 第二节 审美态度与审美活动
 第三节 审美模式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模式的存在形态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模式的划分
 第二节 草原游牧民族的审美模式
 第三节 青藏高原游牧民族审美模式
 第四节 农业民族的审美模式
第五章  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模式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少数民族审美模式形成的因素
 第二节 少数民族审美模式形成的建构过程
 第三节  少数民族审美模式形成的蒸馏过程
第六章  中国少数民族审美心理
 第一节 民族审美心理的构成
 第二节 民族审美心理类型及特点
 第三节  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相关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相关著作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