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科学临床皮肤性病学

临床皮肤性病学

临床皮肤性病学

定 价:¥148.00

作 者: 吴志华 主编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皮肤科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147337 出版时间: 2011-06-01 包装: 精装
开本: 大16开 页数: 71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我国皮肤病性病科主治医师撰写的一部临床专著,可作为皮肤病专业医师必备的参考资料,亦可用于在校研究生和专科医师、开业医师的继续教育读本,对非主要从事皮肤性病科的全科医师都具有参考价值。 《临床皮肤性病学》共42章,重点编写了400余种皮肤病与性病,涵盖了皮肤科全部常见病和重要疑难病。其基础部分包含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免疫、病理、循证医学和中医辨证内容,皮肤病的症状和皮肤病的诊断程序,皮肤病的治疗学。各论部分从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处理预防等方面对疾病进行描述,既传承经典概念同时又注重引进本学科的新理念,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 根据近年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理论的进展,引入最新的诊断技术,比较传统著作,编者作出了深入的调整和改进。例如发病机制中更多加入了遗传及基因突变内容,治疗方案突出了循证医学在皮肤科的应用;重新分类或归纳了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皮肤综合征、毒素介导的皮肤感染、妊娠性皮肤病、类似真菌微生物感染病等;对于EM与SJS/TEN,以往认为是一个连续的病谱,本书则将其分为两类不同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分类更详细。这些都反映了皮肤科的新进展和当代皮肤性病的诊疗水平。 这本书行文简明扼要,图文制表各尽风采,说理透彻,细致入微,科学与经验性的总结非常实用,并创造性地将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概括为皮肤损害和发病特征,特殊的疾病按照其发病自然规律描述,强调病史的作用。 精选彩图200余幅,色彩逼真,黑白图400余幅,清晰醒目,能起到看图识病的效果。大量列表,归纳总结及对比临床要点,深化鉴别诊断,充分体现皮肤科学习中的联系记忆、比较和区别记忆的要求。例如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分型、归类和治疗时机就恰当利用了图片、模式图、表格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对易被忽略的内容或模糊概念做了明确的阐述;注重实际应用,如在介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时,编者主张进行个体化治疗,应辨别病情而相应选择水盐平衡、激素及IVlg方案,上述方法选择有待循证医学的支持。

作者简介

  吴志华,教授,1963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东医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现任广东老教授协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会长、广东老教授协会医学专家委员会皮肤性病研究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华皮肤科杂志》等11家学术刊物编委。毕生献身医学、著书立说、潜心耕耘、勤勉精专,主编著作有《皮肤病及性病彩色图谱》《现代皮肤性病学》《现代皮肤性病彩色图谱》《皮肤科治疗学》《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皮肤性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等专著18部,获各级科学进步奖10余次,发表论文70余篇。1999年荣获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0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获中国医师协会杰出贡献奖。

图书目录

第1章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
第一节 皮肤胚胎学
第二节 皮肤解剖学
第三节 皮肤组织学
第四节 皮肤生理学
第2章 皮肤病与免疫
第一节 皮肤免疫系统
第二节 皮肤免疫的病理反应
第3章 皮肤病遗传学
第一节 皮肤病遗传基因与染色体缺陷
第二节 皮肤病遗传方式
第三节 遗传性皮肤病预防措施与基因治疗
第4章 皮肤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5章 循证医学在皮肤科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循证医学中常见的问题和实践
第三节 循证医学临床
第6章 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
第一节 皮肤病的症状
第二节 皮肤病的诊断
第7章 皮肤病的治疗与护理
第一节 皮肤病的内用药物疗法
第二节 皮肤病的外用药物疗法
第三节 物理疗法
第四节 皮肤外科
第五节 皮肤病的护理
第8章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第一节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方法
第二节 皮肤病的中医施治方法
第9章 过敏性或变应性皮肤病
第一节 皮炎与湿疹
第二节 其他过敏性或变应性疾病
第10章 职业性皮肤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业性皮肤病
第三节 农业性皮肤病
第四节 其他行业皮肤病
第11章 荨麻疹性皮肤病
第一节 荨麻疹
第二节 血管性水肿
第三节 全身性过敏反应综合征
第四节 记忆性荨麻疹
第五节 丘疹性荨麻疹
第六节 肥大细胞增生症
第12章 药物不良反应性皮肤病
第一节 药物性皮炎
第二节 化疗药物的皮肤反应
第三节 药物滥用所致皮炎
第四节 中药的不良反应
第五节 药物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
第13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 疱疹病毒感染
第二节 肝炎病毒感染
第三节 痘病毒感染
第四节 小核糖核酸病毒所感染
第五节 副黏病毒感染
第六节 细小病毒感染
第七节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第八节 病毒疣
第14章 球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浅层皮肤和毛囊感染
第二节 毒素介导的皮肤感染
第三节 真皮网状淋巴管和皮下组织感染
第15章 杆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麻风病
第二节 皮肤结核病
第三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第四节 其他杆菌所致的皮肤病
第16章 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皮肤病
第一节 巴尔通体感染
第二节 皮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第三节 增殖性皮炎
第17章 真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皮肤感染真菌
第二节 表浅真菌病
第三节 皮肤癣菌病
第四节 皮下组织真菌病
第五节 系统性真菌病
第六节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感染
第七节 类似真菌微生物感染
第18章 动物性皮肤病
第一节 原虫性皮肤病
第二节 蠕虫性皮肤病
第三节 昆虫纲所致皮肤病
第四节 蛛形纲所致皮肤病
第五节 多足纲所致皮肤病
第六节 水生生物及其他动物性皮肤病
第七节 其他动物性皮肤病
第19章 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病原学微生物感染所致皮肤病
第二节 病毒感染所致皮肤病
第三节 原虫、真菌感染所致的皮肤病
第四节 性病相关疾病
第20章 生殖器部位非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感染性损害
第二节 非感染性损害
第三节 肿瘤性损害
第21章 红斑性皮肤病
第一节 红斑类皮肤病
第二节 红皮病类皮肤病
第22章 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第一节 银屑病
第二节 类银屑病
第三节 苔藓样糠疹
第四节 毛发红糠疹
第五节 玫瑰糠疹
第六节 白色糠疹
第七节 连圈状糠秕疹
第八节 石棉状糠疹
第九节 金黄色苔藓
第23章 扁平苔藓及苔藓样疹
第一节 扁平苔藓
第二节 小棘苔藓
第三节 光泽苔藓
第四节 线状苔藓
第五节 硬化萎缩性苔藓
第六节 念珠状红苔藓
第24章 水疱和大疱性皮肤病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第二节 非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第三节 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
第25章 结缔组织病
第一节 红斑狼疮
第二节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第三节 硬皮病
第四节 嗜酸性筋膜炎
第五节 重叠综合征
第六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第七节 干燥综合征
……
第26章 光线性皮肤病
第27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28章 神经精神性皮肤病
第29章 角化性皮肤病
第30章 遗传性皮肤病
第31章 营养代谢性皮肤病
第32章 血管和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第33章 皮肤血管炎性皮肤病
第34章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第35章 皮肤胶原及弹性纤维病
第36章 非感染性肉芽肿
第37章 妊娠性皮肤病
第38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第39章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第40章 口腔黏膜疾病
第41章 皮肤肿瘤
第42章 全身性疾病的皮肤表现
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