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处世之道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几千年来,潜移默化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中,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世之道。人们用什么样的观点、原则、方法和态度待人处事、关乎人能否取得人生的成功、事业的兴旺、家庭的和美以及个人的喜悦等。处世得体、方法得当,能变敌为友,化险为夷,在人生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反之则在人生的道路上步步被动。 处世之道及其行为方式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思维方式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征。中国人的处世观念及其行为具有浓厚的尚德特征,具体表现是处世做人、贵在有德、与人交往、以德待人,“和为贵”是中国人的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既是人际交往的价值尺度,也是人际交往的目标。以诚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也是为了“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也是一种和。儒家刚健进取、积极人世、重视社会人伦关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主张人生要有所作为的思想和道家的关心个人身心安逸,主张出世,远离政治,遁世隐退的哲学,对中国人的待人处世有极大的和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现实、注重人生的实践理性精神,孕育了中国人深谙智谋的传统,形成了中国人的处世智慧,如择善而从、月盈乃亏、洞明世事、深思熟虑、知行知止、顺势而为、投其所好、借梯登天、大公无私、借人成事、舍小求大、灵活变通、无为之为、棋占先手等。这些智慧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聪明。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处世之道有一个全面了解,我们编辑了《处世绝学》,以飨读者,希望对读者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有所帮助。 《处世绝学》共分十三章,包括:处世学、谋略学、进退学、关系学、人缘学、领导学、成功学、社交学、厚黑学、中庸学、财富学、方圆学、忍学、观人学等,全面系统地介绍处世之道和处世方法。本书以大量的古今中外的真实故事,说明待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有根有据,有案例,有分析,能使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待人处世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