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学”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中素有“医食同源”之说,传说“神农尝百草”也足以说明中药的起源是食物。 在上古时代,医生主要靠食疗来治病。因为人们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寿命很短,一些重病、疑难病,还没等人们认识到,人就已经离世。因此,人们得的只是一些小病,医生凭着一些经验,给患者吃一些常见的大蒜、大葱等食物,希望减轻病人痛苦,没想到,病人的身体奇迹般康复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受风寒湿暑的侵袭,难免会生病。此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医院治疗,殊不知“是药三分毒”,药产生的毒副作用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特别是迷信、依赖药物的人,体质会越来越差,抵抗力越来越低,最终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食物疗法,实际上是为各种病人设计合理的膳食。它的科学性在于对症选食。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曾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物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已明白食疗的重要性。 在国外,食疗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很久以前,印度人就知晓大蒜的功效,很多人也种植甘蓝,因为他们知道,甘蓝能够治疗腹泻、头痛、耳聋等多种疾病。 古代欧洲人知道洋葱能防治二十多种疾病。古罗马人知道,小扁豆能治腹泻,且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研报告指出,有10.2万种植物能治疗疾病,其中大部分都是食物。同时,大部分动物也有治病之功效。 特别说明的是,食疗并不是有病不去医院。我们主张生病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辅助食物疗法,特别是病情好转后,就应适时停药而以食物代之。这样既能根除疾病,又对身体之正气无害。同时,食疗的性味大多比较温和,又无毒副作用,因而能成为各种疑难病患者的首选辅助疗法。 本书力求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博采众家之长,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精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食疗方。内容丰富全面,涵盖古今益寿延年、防病治病的食疗方法,语言通俗易懂,所选中药都是常用之品,制作起来简单易行,十分适合社会各阶层人士阅读选用,并供基层医务工作者指导病人进行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