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一、国学的兴起和国学热
二、国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科
三、国学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四、国学的治学和研读方法
第一章 国学的名称与内涵
一、国学的观念与实质
二、国学的范畴与分类
第二章 儒家
孔子
一、人生哲学与理想人格
二、教育是生命的学问
三、政治哲学与历史演化
四、《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一、人性论:心灵的研讨
二、修养论:养浩然正气
三、仁政说:民贵君轻论
四、道德教育:明人伦物理
五、《孟子》、《礼记·学记》、《礼记·乐记》
荀子
一、人性观:性恶论
二、礼是核心思想
三、天有自然法则
四、知识论之解说
五、心理学与劝学
六、《苟子》
第三章 道家
老子
一、天地之宗,道统万物
二、道法自然,自然无为
三、绝仁弃义,道体虚无
四、道家的人生哲学
五、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六、道教及《太平经》、《老子》
庄子
一、知也无涯的知识论
二、至乐无乐的人生哲学
三、“全生葆真”的修养论
四、“死生如昼夜”的生死观
五、政治理想和哲学追求
六、《易经》、《庄子》
第四章 墨家
墨子
一、爱心充溢的政治理想
二、“尚天”、“崇鬼”的宗教观念
三、勤俭实用与主张非乐
四、道德教育的原则和美德
五、墨者的认识论和逻辑
六、《墨子》
第五章 法家
一、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法
二、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三、极权主义的法治思想
四、争于气力的人生哲学
五、融法、术、势为一体的法制
六、《韩非子》
第六章 佛家
一、佛教的产生及其发展
二、般若涅架的基本观念
三、佛教传入的演变轨迹
四、宗派林立,创立三宗
五、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六、《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第七章 阴阳家
一、阴阳五行观念的源起
二、黄老道家与阴阳五行
三、易学与星占术
四、风水、卜居、相术
五、《邹子》
第八章 纵横家
一、纵横鼻祖鬼谷子
二、乱世枭雄苏秦、张仪
三、长短纵横术主父偃
四、纵横家的学术价值
五、《鬼谷子》、《战国策》
第九章 名家
一、名家及其核心理念
二、惠施的“合同异”
三、公孙龙的“离坚白”
四、《公孙龙子》
第十章 兵家
一、孙武与《孙子兵法》
二、《素书》与文韬武略
三、奔袭的骑兵李世民
四、神机妙算的刘伯温
五、《孙子兵法》
第十一章 农家
一、以农为本假托神农氏
二、传统农家思想的形成
三、四象、人力与天时
四、农家思想中的主体意识
五、《神农》
第十二章 杂家
一、杂家的特征及代表作
二、杂家的思想内容
三、杂家的历史地位
四、《吕氏春秋》
第十三章 经学
一、经学的意义和兴起
二、经学派别与价值取向
三、经学的兴盛和流变
第十四章 史学
一、史的意义和分类
二、正史:纪传,政书
三、编年:编年体,纪事本末
四、国别体史书
五、目录、史评与学术史
第十五章 子学
一、子学特质及学术使命
二、诸子命名与各家渊源
三、诸子蜂起与百家争鸣
四、诸子思想差异之原因
第十六章 集学
一、《楚辞》
二、别集、总集
三、诗文评论
四、史学评论
第十七章 玄学、理学
一、玄学的特征及思想渊源
二、玄学之内涵与代表人物
三、理学之内涵与代表人物
四、朱熹的理学体系
五、宋明理学之派系
第十八章 义理学
一、《尚书》、《诗经》
二、“三礼”、《春秋》、“三传”
三、《孝经》、《尔雅》
第十九章 考据学
一、目录学、图书馆学、版本学
二、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
三、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
第二十章 词章学
一、诗学、词学、曲学
二、文章学、小说学
三、俗文学
第二十一章 经世学
一、经世致用的一般特点
二、经世致用的文化渊源
三、通往近代新学的桥梁
结论:国学的现代生命律动
一、国学在当今世界学术界的地位
二、国学的现代性与社会的现代化
三、国学的基本观念是“生命律动”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