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各级教育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实践

定 价:¥46.00

作 者: 董泽芳,陶能祥 等著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各级教育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2247166 出版时间: 2010-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32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研究”的最终成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受教育者自主选择性的日益增强,高等教育的合理分流已。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书选择这一重要研究课题,综合运用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等学科的原理,以及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对?等教育分流的理论和实践相关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全书共分“理论篇”、“实践篇”、“借鉴篇”、“发展篇”四个部分。本书对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董泽芳,男,湖北红安人,1945年9月出生。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副系主任,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教育部中南地区教育管理班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荆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研究与实验》杂志主编。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南地区高教管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等。主讲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等课程。先后承担全国“七五”至“十一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及湖北省高校科研重点课题15项。独著和主编《教育社会学》、《大学的理念与追求》、《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质量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19部,参编多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1O余篇。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类优秀图书二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等奖项,以及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高校系统优秀党员、曾宪梓基金优秀教师奖等荣誉。陶能祥,男,汉族,1960年5月生,湖南省洞口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韶关学院教育学院教育学系副教授。主讲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社会学》等课程。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多次获校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图书目录

导言
理论篇
第一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内涵与特征
一、高等教育分流的内涵
二、高等教育合理分流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基础:社会分工理论
二、心理学基础:个性差异理论
三、哲学基础:“人性——秩序论”和“生命类型——职业论”
四、教育学基础:教育流动论和教育选择论
第三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实践依据
一、个性发展与高等教育分流
二、供求平衡与高等教育分流
三、社会分化与高等教育分流
四、生态定位与高等教育分流
五、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与高等教育分流
第四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演变脉络
一、高等教育分流的萌芽阶段
二、高等教育分流的拓展阶段
三、高等教育分流体系的形成阶段
四、从演变脉络中得到的启示
实践篇
第五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模式构建
一、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构成要素
二、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制约因素
三、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构建原则
第六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运行机制
一、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二、高校自主适应机制
三、学生流向指导机制
四、利益主体协调机制
借鉴篇
第七章 国外高等教育分流的模式借鉴
一、“流层考升型”
二、“入学分流型”
三、“中期分流型”
四、“专业分岔型”
五、“适时转流型”
六、“工读交替型”
七、“学校配置型”
八、“学生选择型”
第八章 国外高等教育分流的策略比较
一、国外高等教育分流的选择策略比较
二、国外高等教育分流的分化策略比较
三、国外高等教育分流的分配策略比较
发展篇
第九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发展趋势
一、分流主体的多元化趋势
二、分流对象的大众化趋势
三、分流目标的综合化趋势
四、分流结构的合理化趋势
五、分流策略的科学化趋势
六、分流过程的民主化趋势
七、分流机制的协调化趋势
第十章 我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高等教育分流的改革背景
二、我国高等教育分流的改革试验
三、我国高等教育分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分流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整合价值目标
二、加强调查预测,优化分流结构
三、改革教育制度,完善分流策略
四、多方配合行动,健全分流机制
附录高等教育分流研究部分成果目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