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导论

比较文学导论

比较文学导论

定 价:¥32.00

作 者: (奥)彼得·V·齐马 著,范劲,高晓倩 译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学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3652890 出版时间: 2009-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字数:  

内容简介

  《比较文学导论》是一部立场鲜明的著作,具有强烈的反思和批判色彩;同时又是一部与我们颇为知音的实学著作。齐马抨击以往的研究者缺乏对自身的理论结构的反思,他本人由德国批判理论出发,主张在和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发展自身、反省自身,又特意向格雷马斯等法国符号学家借镜。但是他的根底,还是奥地利学者对于多语言世界状况的敏感,对于符号本身自治性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既体现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上,也体现在霍夫曼斯塔尔、穆齐尔、卡夫卡等的文学作品中,它构成了所谓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实质,也就是齐马教授所谓的“辩证的暧昧”。正如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民族语言,理论建构其实也是和民族性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想象,正是中欧的语言混杂状态导致了对语言混杂的反思,又通过语言的混杂性来反观世界,就造成了别具一格的视角。因此,齐马对当代思想元素的综合,也是自身最深刻的内在性的外化,这种立足于本民族、本地区文化血脉的综合方式,正好与我国学者的努力合拍。即我们的比较文学理论建设也是一开始就从“国情”出发,力求把法国和美国的学派理论消化为具有超越性的“跨”界认识,方求找到一种比较文学的“中国模式”,以实现中国比较文学话语的本土化目标。而且齐马所主张的“确定比较文学立足点和研究对象的理论、方法论建议被具体提出后,如此的反向构思才有可能”,以及“只有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没有泛滥到无止境的情况下,对于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更新与巩固才有可能”等种种建议,也同我们正在讨论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认,谣相适应。

作者简介

暂缺《比较文学导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导论
  1.比较文学和美学
  2.比较文艺学和总体文艺学
  3.比较文学和社会科学
  4.比较文学和民族语文学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学科史 
 1.法国的比较文学:实证主义传统
 2.英语区比较文学和社会学中的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 
 3.“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新的发展
 4.对比较文学的两份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曰尔蒙斯基和杜瑞辛
 5.方法讨论中的德国比较文学 
第二章  作为对话理论的比较文学 
 1.语言情境:社会方言和话语
 2.民族文化和理论形成
 3.作为意识形态批评和对话的比较文学 
 4.拥护一种对话式文学概念
第三章  类型学比较
 1.类型学比较的方法论意义
 2.王尔德和霍夫曼斯塔尔:戏剧和上流社会交谈
  3.哈谢克和卡夫卡:暖昧、批判和危机:
第四章  发生学比较
 1.发生学比较:社会/语言学情境和互文性
 2.巴罗哈作为尼采读者
 3.尼采和加缪
 4.从尼采到D·H·劳伦斯:自然的暧昧性
第五章  比较性接受研究
  1.接受美学批判
  2.比较文学的接受社会学
  3.德国和美国的黑塞接受
第六章  文学翻译
  1.翻译理论:一个批评性概览
  2.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内容一表达、单义一多义、本义一引申义
  3.从社会学谈翻译:文化和意识形态
第七章  分期和文体史
  1.分期作为社会符号学问题
  2.三个例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3.现代/后现代
  4.存在主义小说的文体史:从暖昧到无所谓 
第八章  从地区角度看比较文学——威尼斯、伊斯特里亚、克恩滕(由约翰·斯徒鲁茨撰稿)
 1.中欧和阿尔卑斯一亚德里亚:多民族文化关系的现实性和连续性
 2.民族文学概?的困境和多文化地区
 3.在阿尔卑斯和亚德里亚之间:从克恩滕到的里雅斯特 
 4.地区和双语性:汉特克、帕索里尼、托米扎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