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雅诗105篇,颂诗40篇,风诗160篇。“风”即音乐曲调,国指地区、方域。“风”又称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鄢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十五个诸侯地区的土乐。其中《桧风》、《郑风》是产生在郑州古代名河溱、洧流域的民间歌谣。《桧风》4篇,是西周末年郐国的歌谣。《郑风》21篇,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民歌。《桧风》与《郑风》虽然都产生在溱洧流域,但二者内容、风格迥异。《桧风》是产生在西周末年郐国即将灭亡时期的作品,因而内容凝练厚重,讽刺性强,风格略显呆滞,为整齐的四言诗。《郑风》是郑国东迁之后,春秋初期处于上升时期的诗歌,内容多描写爱情生活,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语言参差错落,形式灵活多变。虽内容、风格不同,但都各自展现着历史的真实,都对后世诗歌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对后世讽刺诗、爱情诗以及汉魏、明清民歌影响深远。由于时代不同,过去对“十五国风”,尤其是对《郑风》的理解,往往带有很重的礼教色彩,不少地方牵强附会,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有明显错误。因此,有必要对产生在郑地的民间歌谣和音乐作深入的探讨,有利于正确认识古代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诗歌和音乐发展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