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个文学青年,从高小开始就欢喜写点所谓“文章”,但无非是自娱自乐而已。进入高中以后,山河破碎,家人离散,历事渐多。特别是两次被学校开除,浪迹江湖,备尝艰辛,更有意在写作中寻求慰藉。1948年冬前往中原解放区前,曾自辑历年文稿一厚册,题日:“昼梦录”,无非是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也从未想过出版问世。因此,“文革”后经审查归还各类文稿、笔记,除保留“张謇传稿”外,其余文字资料均付之一炬。这种行动?能极其鲁莽而又愚蠢,但历经劫难之乱世人的复杂心情,并非常人常态所易理解。其所以取名“昼梦”,多少带有一些自省、自责乃至自谑意味。我早年读过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觉得自己也有罗亭那样的性格弱点,追求真理,热爱自由,但却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勇于思而怯于行,因此才四处漂泊,一事无成。小说的结语是:“愿上帝帮助所有无家的流浪者”,亦曾在我内心深处引发强烈的回响。我甚至羡慕屠格涅夫以后再版时为罗亭增添的最后结局:在1848年巴黎巷战中阵亡,临终手中还握着一面红旗;心想这未尝不是我较好的人生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