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目录
正文
导言
第一节 清代美术发展的三大阶段
一 承续拓展期
二 繁荣多彩期
三 古今转型期
第二节 清代美术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 总结性
二 潜变性
三 渗化性
四 跨越性
第一章 四王吴恽和正统派
第一节 王时敏和王鉴
一 王时敏的生平与艺术
二 王鉴的生平与艺术
第二节 王原祁与娄东派
一 王原祁的生平
二 王原祁的绘画思想
三 王原祁的创作特色
四 娄东派诸家
第三节 王晕和虞山派
一 王晕的生平与艺术
二 虞山派诸家
第四节 吴历的生平与艺术
第五节 恽寿平与常州派
一 恽寿平的生平和思想
二 恽寿平的山水画
三 恽寿平的花卉画
四 常州派诸家
第六节 松江派与忘庵派
一 松江派之延续
二 王武与忘庵派
第二章 安徽、金陵等地的非正统派
第一节 弘仁与安徽画坛
一 弘仁与新安派
二 萧云从与姑孰派
三 程邃和戴本孝
四 梅清等家与安徽各派之衰
第二节 龚贤、髡残与金陵画坛
一 龚贤及其传派
二 金陵八家
三 髡残和程正揆
四 张风与其他名家
第三节 江西派与武林派
一 罗牧与江西派
二 武林派诸家
第三章 八大石涛和其他清初名家
第一节 八大山人的生平和艺术
一 从王孙贵族到禅学宗师
二 从疯癫哑疾到遗世孤独
第二节 八大山人的艺术思想和美学品格
一 艺术思想
二 美学品格
第三节 石涛的生平和思想
一 避难全生的武昌期
二 艺术转折的宣城期
三 隐于一枝的南京期
四 怀才不遇的北京期
五 遗世孤独的扬州期
第四节 石涛的绘画理论
一 《苦瓜和尚画语录》
二 石涛的画学思想
第五节 石涛绘画的美学境界
一 山水画
二 花卉、人物画
第六节 傅山、担当和其他画家
一 傅山
二 担当
三 其他画家
第四章 宫廷绘画的兴衰
第一节 绘画机构与制度
一 机构与职称
二 考核奖惩与作品审查
第二节 顺治、康熙问的宫廷绘画
一 各类宫廷画家
二 《康熙南巡图》
第三节 雍正、乾隆及其后的宫廷绘画
一 宫廷画家、词臣供奉和宗室画家
二 肖像画与纪实图
三 其他题材的绘画创作
四 宫廷绘画的衰落
第四节 西学东渐与清代宫廷画
一 油画
二 铜版画
三 线法画
四 帝室趣味
第五章 扬州八怪与雍乾诸家
第一节 商业发展与扬州文化
一 盐业与文化
二 盐商与书画家
第二节 八怪崛起前的扬州画坛
一 早期的画家
二 界画的复兴
三 其他画家与画派
第三节 以异端出现的扬州八怪
一 八怪艺术与市民趣尚
二 审美共性与艺术新风
第四节 扬州八怪中的各家
一 华岩
二 李鲜和李方膺
三 金农和罗聘
四 黄慎和闵贞
五 郑燮
六 其他画家
第五节 八怪前后的其他名家
一 高其佩和上官周等家
二 其他名家
第六章 嘉道间的江南画坛
第一节 正统派与戴熙
一 正统派的困境
二 戴熙的山水画
三 正统派内外的其他山水画家
第二节 张崟与京江派
一 张崟的山水画
二 顾鹤庆与京江派各家
第三节 改琦、费丹旭与仕女画
一 社会审美之变与仕女画
二 改琦费丹旭等仕女画家
第四节 肖像画的新貌
一 庭园群像的流行
二 肖品诗情与中西融合
第五节 黄易、奚冈与金石派
一 金石派的滥觞
二 黄易、奚冈等家
第七章 海派与晚清绘画
第一节 海上画派
一 海上画派的形成
二 海派早期画家
三 海派盛期画家
第二节 任伯年、虚谷与吴昌硕
一 任伯年的生平与绘画
二 虚谷的生平与创作
三 吴昌硕的生平与艺术
第三节 画报的兴起与吴友如
一 画报的兴起
二 吴友如
三 《点石斋画报》
第四节 广东地区的绘画
一 苏六朋与苏仁山
二 居巢和居廉
第五节 扬州和京津画坛
一 扬州地区的画家
二 京津地区的画家
第六节 晚清的油画和贸易画
第八章 碑帖更替的书法艺术
第一节 王铎、傅山与明代书风的沿续
一 王铎
二 傅山
三 其他书家
第二节 馆阁体之兴与帖学的式微
一 玄烨、弘历、铁保和永理
二 沈荃、陈奕禧、张照和汪由敦
三 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铉和何焯
四 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和翁方纲
五 其他书家
第三节 画家书法的崛起
一 八大山人和石涛
二 扬州八怪诸家
第四节 金石学之盛与碑学的风靡
一 郭宗昌和郑笛
二 邓石如和伊秉绶
三 阮元和包世臣
四 何绍基、赵之谦、张裕钊和吴昌硕
五 康有为
六 其他书家
第九章 流派纷呈的篆刻艺术
第一节 篆刻流派的勃兴
一 篆刻的社会化与印人的职业化
二 流派纷呈的演进大势
三 印宗秦汉与自我作古
第二节 徽派与清初各家各派
一 程邃与徽派
二 其他名家与流派
第三节 浙方皖圆与清代中后期篆刻
一 丁敬与西泠八家
二 邓石如、吴让之与皖派
三 巴、胡、董、王及其他印人
第四节 晚清印学巨擘的集大成
一 赵之谦及其传派
二 吴昌硕与吴派
三 黄土陵与黟山派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