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绪论
一、我国公共艺术发展中概念的衍变及其定义
二、公共艺术产生的历史缘起及其承继
(一)公共艺术与18世纪启蒙主义
(二)公共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三)公共艺术与“波普”艺术
三、公共艺术的核心社会关系
(一)公共艺术与“公共性”、“公共领域”的关系
(二)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权力的关系
(三)公共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四、公共艺术先行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公共艺术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二)国内公共艺术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1.公共艺术的概念
2.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3.公共艺术中的权力关系
4.公共艺术家与公众、社会的关系
5.公共艺术发展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公共艺术的现实场域:城市文化背景及其结构
一、城市的源起及其形成的标志
二、城市文化的结构性特征
(一)城市文化构成及其特性
(二)城市文化的五个结构性特征
1.城市文化结构中的“空间性”特征
2.城市文化结构中的“场域性”特征
3.城市文化结构中的“符号性”特征
4.城市文化结构中的“历史性”特征
5.城市文化结构中的“资本性”特征
三、城市文化场域中的公共艺术
(一)布迪厄的“文学场域”理论
(二)公共艺术场域的城市文化特征
第三章 公共艺术的建构逻辑
一、公共艺术建构的内部逻辑
(一)“艺术世界”——一个合作行动的网络结构
(二)身份与角色——艺术家在公共艺术构成中的功能
(三)艺术的“自主性”与“公共性”
二、公共艺术建构的外部逻辑
(一)公共资本与私人资本
1.资本的定义、性质和目的
2.艺术的逻辑
3.艺术发展与资本运作的方式
4.公共艺术——资本介入的社会功能
(二)大众媒介对公共艺术的阐释
1.大众传播媒介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2.“网民”对大众媒介的影响力
3.艺术批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4.公共艺术对大众传播媒介认识的误区
(三)策划人与批评家
1.策划人
2.批评家
第四章 公共艺术与社会场域
一、市民社会的基本要素
二、艺术创作自由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三、艺术审美能力与社会公平意识
四、公共艺术的主题选择与公共空间的话语权
(一)行政话语权
(二)资本话语权
(三)专家话语权
(四)公民话语权
五、公共艺术的社会生态意义
(一)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二)公共艺术的生态形态及其意义
第五章 公共艺术发展的动力系统
一、艺术创作风格的演变
(一)《文心雕龙》关于艺术创作风格的经典理论
(二)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的“线描”和“涂绘”论
(三)艺术创作风格的演变与公共艺术的产生
(四)公共艺术——关注和参与社会的一种方式
二、现代大众的美学趣味及其影响
(一)大众文化的出现和日常生活的艺术化
(二)当代文化艺术的视觉转向
(三)愉悦功能:艺术价值的重要追求
三、公民意识及公共艺术权利
(一)西方民主政治的源起
(二)中国的社会政治治理模式及其民主启蒙
(三)当代民主社会特点及其多样性
(四)公共艺术与民主生活
四、经济发展对公共艺术的推动
(一)公共艺术发展的市场特征
(二)公共艺术发展的城市化特征
(三)公共艺术与城市竞争力的构成
第六章 公共艺术发展的制度系统
一、海外及港台地区公共艺术制度发展状况
(一)美国公共艺术制度发展状况
(二)台湾地区公共艺术制度发展状况
(三)香港特区的公共艺术
(四)其他国家的公共艺术制度发展状况
二、国内公共艺术制度发展状况
第七章 结语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后记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台湾地区颁布的《公共艺术设置办法》
附件二 2008—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