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是指临床医师对疾病的最终诊断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大体上可划分为非过失性误诊和过失性误诊两大类。非过失性误诊表明误诊不应算作“过失”,从认识论角度看,医师的认识是有限的,决定临床医师无法全部作出正确判断,永远有认识不清的疾病。例如,2003年初发现的冠状病毒变异所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开始并不认识,导致该病初期判断不正确、不完善或错误诊断。尽管我们不能说这是应该的,但却可以说是可以理解的,这是认识论的自然规律,故不应算作过失,应列为非过失性误诊。临床医师认识疾病有个过程,人类疾病的过程是复杂多变的,而认识疾病又受到许多条件限制,不管针对依据多么充分和全面,所谓的“正确诊断”也只能是对疾病本质的不断接近。可见正确诊断是有条件的,而误诊则是不可避免的。据统计,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不相符合的比率仍然较高就是明证。过失性误诊在临床上仅占极少部分,是指对某种疾病应用高科技手段,能够对该疾病的病因、病理、病程、并发症等达到对疾病本质的最大限度地接近,但因某些原因未能达到或未能最大限度地达到。究其原因,有临床医师因素,包括临床思维方法、专业知识水平、临床经验导致误诊,也有病人因素,如病史不真实,故意隐瞒病情(如有性生活史等)。误诊又可分为责任性误诊、技术性误诊和责任、技术性兼有性误诊3类。责任性误诊已经不是临床医师专业知识水平的原因,而是工作责任心和不良的思维方法(如主观武断、以偏概全、走极端、凭经验等)所致;技术性误诊只是由于临床医师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和医院设备条件有限所致;责任、技术性兼有性误诊通常是上述两种分类很难截然分开,常常是错综复杂在一起,至少不全是技术性误诊。误诊按程度分为部分误诊、完全误诊和拖延误诊。部分误诊是指向疾病本质接近的不够、不完全、不确切。例如,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实际是滴虫阴道炎。阴道炎这一疾病本质是正确了,但病因有误。完全误诊是指疾病本质基本无认识,包括假阳性误诊(无病诊断为有病)、假阴性误诊(有病诊断为无病,延误治疗时机)和错位性误诊(甲病诊断为乙病,导致治疗错误)。拖延误诊是指诊断应及时而未能及时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