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与概念设计》收集了国内外数十次建筑震害图片资料,时间跨度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最晚则到2011年盈江地震;并择其重点分门别类作了详细阐述;除此之外还对震害机理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以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其间还结合现行规范梳理相关条文,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些重要的文字。 面对纷繁复杂的震害,如何总结成功的抗震经验甚为重要。当调查者伫立在废墟中,面对着一栋屹立未倒的建筑时,常常不自觉将此栋建筑定义为 “成功的抗震建筑”;由此再推论出“此栋结构的抗震设计是成功的设计” 。这样的逻辑推理还不够严密。《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与概念设计》作者在总结震害时摒弃了“大震不塌即代表着抗震设计成功”的习惯经验,而是从“ 震害形成了有利屈服机制才代表抗震成功”的角度来总结震害。所谓“有利屈服机制”是指:结构遭遇设防地震或罕遇地震时产生的屈服机制不至于引发连续坍塌,即是说具有良好的延性。工程师首先要意识到,震害是不可避免的;其次,结构屈服机制可以通过“能力保护设计”进行控制。只有当震后实际屈服机制符合设计预期的“有利屈服机制”时,才可以说抗震设计成功。 《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与概念设计》首先探讨了延性体系、能力保护、有利屈服机制、消能耗震等基本原则,此外还阐述了刚强比、结构整体性、层抗侧刚度等重要概念,并针对嵌固部位选取、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楼板在抗侧力体系中的作用等实际工程问题作了说明。《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与概念设计》还对地裂缝、边坡失稳、软土震陷、场地液化等岩土地震工程问题作了简要阐述并提出设计对策。最后《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与概念设计》阐述隔震结构、框架结构及楼梯、框架-填充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多层砌体结构、底框砌体结构的震害特征和破坏机理,并总结了相应的设计概念。 《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与概念设计》可供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