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理论法学法治文化建设与区域法治

法治文化建设与区域法治

法治文化建设与区域法治

定 价:¥30.00

作 者: 龚廷泰 等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法理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820235 出版时间: 2011-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90 字数:  

内容简介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载入宪法,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江苏的民主法制建设既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缩影,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江苏地方特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苏省即已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龚廷泰等编著的《法治文化建设与区域法治——以法治江苏建设为例》从江苏省法治建设出发,以此为背景,从法理学层面,回顾了已经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系统论证了未来江苏省法治建设的规划。《法治文化建设与区域法治——以法治江苏建设为例》是针对江苏省法治建设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龚廷泰,1948年生,男,江苏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教改项目、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苏省教改项目多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发展进程研究》。出版《列宁法律思想研究》、《社会研究方法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从马克思到德里达》等著作10余部(含独著与合著),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江海学刊》、《求是学刊》、《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三等奖各一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江苏省高校“园丁奖”银奖各一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先进个人”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图书目录

导论
 一、法治:从制度到理念,认识发展的“圆圈”
 二、法律文化的结构:理念与制度及其关系
 三、法治理念的形成与认同
 四、法律文化建设:法治江苏建设目标实现的精神保障
第一章 法律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法治的形式意义与价值指向
 一、当代中国法治理论研究的初步检视
 二、形式意义的法治——西方法治理论渊源的一致性
 三、法治的价值理想担当
 第二节 法律文化的观念意蕴
 一、法律文化的多重外延
 二、法律文化:法治的观念之维
 三、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除魅
 四、以法治为目标的中国法律文化建设
 第三节 法律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法律文化建设的法人类学论证
 二、法律文化建设的法律社会学论证
 三、法律文化建设的法哲学论证
 四、法治江苏:法律文化建设的理想目标
第二章 江苏法律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江苏法律文化建设概况
 一、党政机关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二、开展广泛有效的普法活动
 三、营造浓厚的法律文化建设氛围
 四、加强法治理论研究
 第二节 江苏民众法律观念的实证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及问卷说明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江苏省公务员的法律观念
 四、本次调查的有限性
 第三节 江苏法律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法律文化的负面影响
 二、地域间法律文化发展不平衡
 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给法治建设带来的困难
 四、基层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偏低
 五、立法以政府为主导,市民参与关注不足
 六、通过普法活动建设现代法律文化的局限性
第三章 江苏法律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 法律文化建设的经济条件
 一、法律文化与经济条件的关系
 二、江苏经济条件的整体状况
 三、江苏经济发展与法律文化建设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江苏法律文化建设
 一、社会结构对法律文化的影响
 二、江苏社会结构的基本状况
 三、江苏社会结构转型与法律文化建设
 第三节 法律文化建设与法制建设的良性互动
 一、法律文化与法制建设
 二、法律文化与江苏法制建设的实践推进
 第四节 法律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资源
 一、文化资源与法律文化
 二、江苏文化资源建设的基本状况
 三、构建江苏特色法律文化的文化资源基础
第四章 法律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与法治江苏建设
 第一节 确立法律文化建设目标的依据
 一、主体性标准
 二、形式合理性标准
 三、价值合理性标准
 四、现实合理性标准
 第二节 法律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
 一、确立法律文化建设具体目标的可能性
 二、法律文化建设的形式目标
 三、法律文化建设的内容目标
 第三节 法律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与法治江苏建设
 一、培育法律意识,树立法律权威
 二、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实施
 三、完善民众参与渠道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