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内外环境变化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要求
1.1.2 排放权交易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独特高效的优势
1.1.3 中国现行排放权交易距离市场化运作差距较大
1.2 研究意义
1.2.1 完善环境经济学和金融创新的研究内容
l.2.2 提高污染治理效率
1.2.3 促进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
1.2.4 减少社会福利损失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排放权交易的学理概要
2.1 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学溯源
2.1.1 概念发展
2.1.2 理论演变
2.1.3 主要研究方向
2.2 排放权交易核心定价机制研究进展
2.2.1 传统环境定价理论
2.2.2 融入时间因素的动态环境定价理论
2.3 排放权交易价格形成影响因素述评
2.3.1 分配方式
2.3.2 市场势力
2.3.3 交易成本
2.4 小结
第3章 环境工具选择与排放权交易优势
3.1 节能减排的经济属性
3.1.1 投入的短期性与回报的长期性存在不对称
3.1.2 投入的显性化与产出的隐性化存在不对称
3.1.3 成本的内部化与效益的外部化存在不对称
3.2 环境工具特点及市场化工具选择
3.2.1 节能减排经济政策的分类
3.2.2 行政命令型政策的优缺点
3.2.3 市场化工具的作用边界
3.3 几种典型市场化工具的比较
3.3.1 环境税(收费)与补贴
3.3.2 排放权交易的优势
3.4 小结
第4章 排放权交易机制核心:价格发现
4.1 运作前提:具有价值化和市场化的经济三性
4.1.1 交易性
4.1.2 市场性
4.1.3 金融性
4.2 理论基础:价格反映边际治理成本
4.3 交换标准:当量设计
4.3.1 概念界定与应用
4.3.2 交换标准设定
4.4 作用条件:边域闭合
4.4.1 概念及原因
4.4.2 种类与选择
4.5 小结
第5章 国内外排放权交易实践及评价
5.1 美国排污权交易的产生及模式
5.1.1 排污量消减信用计划
5.1.2 限额交易计划
5.2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及推广
5.2.1 基于市场合作机制的单位设定与定价
5.2.2 基于市场合作机制的运行机理
5.3 中国排污权交易的试点与发展
5.3.1 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
5.3.2 江苏太湖流域的水体排污权交易
5.3.3 浙江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
5.4 小结
5.4.1 对国外排放权交易实践的总结
5.4.2 对国内排放权交易实践的评价
第6章 排放权交易定价机制优化与设计
6.1 排放权交易市场化运作中的政府角色
6.2 一级市场的初始分配与定价
6.2.1 现行主要初始分配方式及弊端
6.2.2 初次分配方式的选择:标价限量配置
6.2.3 标价限量方式的定价机制
6.3 二级市场的交易与定价
6.3.1 排放权交易二级市场的交易特点
6.3.2 排放权交易二级市场期货定价的必要性
6.3.3 碳排放权期货定价方法的改进
6.3.4 碳排放权期权定价机制的应用
6.4 小结
第7章 环渤海经济圈水排放权交易运作例证
7.1 环渤海水域特点及污染状况
7.2 环渤海污水排放权初始定价原则
7.3 环渤海污水排放权初始价格测算
7.3.1 环渤海7省份污水排放环境差异系数测算
7.3.2 环渤海7省份污水排放地区差异系数测算
7.3.3 环渤海省份内各市地区差异系数测算:以山东省为例
7.4 环渤海地区污水排放价格差异系数的应用
7.5 小结
第8章 排放权交易中政府与市场机制的配合
8.1 明确政府在排放权交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8.1.1 按环境功能建立管理机构,保证政策完整性
8.1.2 建立电子清算中心,规范流程管理
8.1.3 建立排放权使用调节基金,实现总量控制
8.2 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调控作用
8.2.1 建立二级分配层级制的交易市场
8.2.2 实行差异化的价格交易机制
8.2.3 发挥金融市场和工具的支持作用
8.3 完善排放权交易运作的外部条件
8.3.1 加快立法建设,完善法律环境保障
8.3.2 建立现代企业经营机制,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环境保障
8.3.3 出台财税优惠政策,提供激励机制保障
8.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