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1911年8月28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因家境贫寒,六岁投奔时在济南的叔父,受到严格教育。1934年获清华大学西洋文学学士学位,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大副校长、北大南亚研究所所长。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季羡林先生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教育家、历史语言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出版《季羡林全集》等。此外,季羡林先生还有大量散文“杂文作品问世,风格自成一体,在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在学术界曾被誉为“中国东方学奠基人”。季羡林先生主张:天资+勤奋+机遇=成功。他博学多才,中西兼备,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平易近人,受到广泛赞誉和崇敬。他晚年提倡“和谐”和“天人台一”观;他认为,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礼物。全世界都要“和为贵”。他提倡:爱国、孝亲、尊师、重友。他提倡:爱人类、爱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东西。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先生以九十八岁高龄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