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册子孕育了四年,但也还是一个早产儿。自从为社会工作专业讲授宗教学这样一门课程,这本小册子就开始构筑,严格来说,它只是一份讲稿。而且由于个人的学养有限和课程的性质,对各个宗教都只是浅浅地进行一般性介绍,开始只想编著一本教材,毕竟这样还容易一些。但是很快这样的教材就逐渐多了起来。于是我就打消了这样的念头,下决心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讨论,把诸多宗教作为一个整体框架中的构成部分,在人类的需求和人生境遇中把握宗教的本真力量,进而实现不同语境的跃迁,实现不同宗教体系间的思想沟通。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宗教语言的翻译者。后来又在这个基础上开设了宗教学选修课。因为是选修课,所以更强调趣味性和叙事性。所以就有了《世界宗教十三讲》的风格,姑且把它称做结构性叙事吧。这样《世界宗教十三讲》的缺点就变得很明显了。书中尽量避免一二三四、甲乙丙丁的条目性分析和列举,而是把观点和逻辑隐藏起来,融合在叙事的连贯性里,这就使得《世界宗教十三讲》看起来文学性质比较突出。但是因为结构的需要,我没有办法把每个宗教的教义、仪轨、禁忌、节日、戒律等详细列举,只是在叙事需要时随时抓过来一点。为了弥补这一欠缺,我在书中附上了宗教知识答问。更要命的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离专家的距离还很遥远,所以内容上和学术上的欠缺才最让人忐忑不安。对于自己的既定目标,《世界宗教十三讲》也只是一个粗略的基础框架,当然这本小书也可以在探索中继续完善,但是生活的压力迫使我早早地交出一份并不完美的答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尽管如此,《世界宗教十三讲》还是表现出了一些聊可安慰的特点。要是我的自信心还没有膨胀成为自大的话,那么从授课时学生的反响来看,《世界宗教十三讲》应该具有一定的可读性,阅读它应该是轻松而又愉快的。对于对宗教感兴趣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还过得去的读物。这也难怪,浅白的东西总是易于理解的。为了叙述尽量准确,我也曾努力参与和体验过一两个宗教,对于其他的宗教,我也尽可能征询了宗教人士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感情。我保证对信仰有着足够的尊重,如果有时在介绍宗教时不够庄严,那也是出于亲切感和调节气氛的需要,希望不会引起极端人士的愤怒,如果有人对此反感,我愿意事先致以诚挚的歉意,请把我看成是自己人好了。在每学期授课之初我都要强调,宗教学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是消灭或者弘扬某一种宗教,一个理想的状态是听完我的课程,信仰任何一种宗教或者主义的人都能够对自己的信仰理解得更加深入,获得智力上的支持,同时也对他人的信仰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宽容。从课堂的效果看,这个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最重要的是,和其他同类书籍不同,《世界宗教十三讲》比较重视对宗教历史沿革和宗教教义的介绍,而且尽力使得复杂的理论看起来容易理解一些,尤其是对基督教和佛教而言。相信读者能够注意到这种努力。还是那句话,由于水平的限制,这本小册子的问题肯定很多,我真诚地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教,我将会在再版时努力改进,当然,前提是如果还能再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