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进补新概念
一、现代中医进补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在补益概念上坚持对传统理论的超越
(二)在补益方法上注重对整体状态的把握
(三)进补与养生保健的辩证统一
二、传统中医进补理论的精华提炼
(一)脏腑补益强调“顺性补虚”
(二)进补实践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进补的标准在于“中和”
(四)进补必须发扬脏腑能动性
(五)进补不忘祛除病理产物
三、正确认识中医进补药食方
(一)药专力宏
(二)动静结台
(三)对称含蓄
(四)灵活变化
概述
一、补气类中药
(一)补气药
人参(附:人参叶) 西洋参
党参, 黄芪 灵芝
白术 山药 茯苓
(附:茯神) 薏苡仁 扁豆(附:扁豆衣、扁豆花) 甘草 大枣 饴糖 蜂蜜(附:蜂乳)
(二)升提中气药
柴胡 升麻 荷叶(附:荷梗、荷叶蒂) 枳实(附:枳壳) 葛根
(三)健脾及化补药之滞药
砂仁(附:砂仁壳) 白豆蔻
(附:白蔻壳) 陈皮 苍术 木香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莱菔子 紫苏叶(附:紫苏梗)
(四)敛汗止泻定喘药
浮小麦 肉豆蔻 莲子
(附:莲子心、莲须) 芡实
白果(附:白果叶) 灶心土
二、补血类中药
(一)补血药
当归 熟地黄 何首乌(附:自首乌) 白芍药阿胶 龙眼内 仙鹤草
(二)活血养血药
川芎 丹参 鸡血藤
(三)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 夜交藤 珍珠(附:珍珠层)
三、补阴类中药
(一)补阴药
南沙参 北沙参 麦门冬 天门冬 石斛 玉竹 黄精 百合 生地黄(附:鲜地黄) 玄参 山莱萸 乌梅 枸杞子
72五味子 女贞子
墨旱莲(附:红旱莲) 桑椹 黑脂麻 稽豆衣 龟版(附:龟版胶) 鳖甲(附:鳖血、鳖甲胶) 紫河车(附:脐带) 楮实子
(二)养肝明目药
桑叶 菊花
(三)清热生津和解暑药
芦根 天花粉 西瓜皮 绿豆(附:绿豆衣) 竹叶 淡竹叶 (四)清热坚阴药 黄柏 知母
(五)清虚热药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
第三章 进补方剂
第四章 进补中成药
第五章 进补药膳
第六章 进补膏方
第七章 进补保健品
第八章 饮食进补
第九章 体质进补
第十章 职业进补
第十一章 四时进补
第十二章 进补美容
第十三章 进补益智
第十四章 房中进补
第十五章 脏腑虚损进补
第十六章 气血津液虚损进补
第十七章 常见虚证进补
第十八章 常见疾病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