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份的学生贷款合同承载着学生个体对改变命运的希望,承载着国家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念;一串串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数据,甚至屡屡曝光的国家助学贷款拖欠诉讼案例,则在动摇着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高等教育和学生贷款先前的信念和坚持。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违约是影响学生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在无休止的因果链中,违约又是某事物,或某事物间运动的必然结果。然而,这里的某事物是何物?某事物之间的运动又是何物?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无疑是违约问题解决的基础。由果索因,即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某一时空的状态,推断促成此状态的原因,是因果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对于学生违约结果本身的科学分析就成为揭示学生违约原因的基本途径。基于此,本书以1690名进入还款期的借款学生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分析等方法,揭示学生的还款状态(守约或违约)与其影响变量间的统计性联系,从而推断学生违约发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违约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贷款的总额度和单位时间内还款的额度。学生贷款额度越大,违约率则越高;学生单位时间所需偿还贷款的额度越大,违约率也越高;反之亦然。然而,学生贷款的违约不仅是借款学生的私事,是一个涉及学校、银行和社会的社会性问题,而且充满争议。基于学生个人偿还贷款结果状态的因果分析的科学性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全面地理解学生贷款违约的影响因素,需要倾听国家助学贷款各个运行主体的声音。廖茂忠、沈红编著的《学生贷款的违约》通过对学生、教师、银行,以及社会公众的调研发现,学生偿还能力、还款意愿和社会信用制度对借款学生的违约行为有重要影响,而偿还能力是其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这个结论也支持了由果索因的推断。以上两种方式都揭示了还款能力是学生违约的关键性因素。那么,事实上,借款学生的经济状况如何呢?只有当这个问题得到解答,才能对“偿还能力是违约因素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这一论断进行最后的判断。本书以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相关研究为基础,谨慎测算出近年来全国本专科毕业生分不同单位性质、地区、分行业收入的水平,发现新参加工作的本专科毕业生收入普遍偏低,而且就业单位的性质、地区或行业的不同收入差距悬殊。这导致不少的毕业生债务偿还能力不足。至此,可以科学地认为:偿还能力是影响违约的最为关键性的因素。然而,借款学生的偿还能力是如何与其他因素一起影响学生还贷的行为选择的呢?《学生贷款的违约》在揭示违约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心理学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了解释学生违约发生的机理,并认为:借款学生的偿还资源是行为选择的物质基础,偿还意向是行为选择的动力机制,偿还情境是行为选择的制约机制;借款学生的意志水平和对偿还行为实际的控制能力是行为发生的调节机制,借款学生偿还行为选择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社会评价是偿还行为的反馈机制。因此,学生还贷行为的选择,是由借款学生还贷的意向、偿还的情境条件、可用于还贷的资源,以及偿还贷款行为的意志和控制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提出了化解中国学生贷款违约的若干改革建议。